賀拔威站起身,深吸一口氣,抱拳道:“回先生。學生的計劃是,利用我‘鎮北團’重灌步卒的優勢,結成堅不可摧的盾槍大陣,穩步推進,壓縮‘銳騎團’的活動空間。只要能將他們逼到角落,或是成功與他們發生接觸,我軍便能利用人數與裝備優勢,將其一舉擊潰。此為,以正合,以力勝。”
他說得鏗鏘有力,這也是步兵對抗騎兵最經典、最穩妥的戰法。在座不少將領都暗自點頭,認為此計並無不妥。
元修不置可否,又看向獨孤義:“義之,你呢?”
獨孤義也起身,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回先生。學生的計劃,是基於我‘銳騎團’裝備的反曲弓與機動力優勢。核心思想只有八個字——‘敵進我退,敵疲我打’。利用我軍一百五十步的有效射程,始終與敵軍保持安全距離,在其弓弩射程之外,對其進行持續、輪番的遠端打擊,不斷消耗其有生力量,動搖其軍心,瓦解其陣型。待其陣型散亂,士氣崩潰,便是學生率全軍出擊,收割戰果之時!”
兩個計劃一說出來,高下立判。賀拔威的計劃是基於“接觸”的,而獨孤義的計劃,從根本上就是為了“不接觸”。
“覆盤第二步:對照實際過程,找出關鍵節點。”元修的聲音再次響起。他走到沙盤邊,拿起一根長長的木杆。
“獨孤信,你來充當裁判,將演武的程序,在沙盤上重新走一遍。”
“遵命。”獨孤信應道。
他開始移動沙盤上的小旗,將整個戰局從頭開始推演。
當他將紅色的騎兵小旗,移動到距離黑色步兵方陣一百五十步的距離上停下時,元修用木杆輕輕一點那個位置。
“第一個關鍵節點。”他看向賀-拔威,“凜夫,當獨孤義的騎兵停在這裡時,你心中作何感想?”
賀拔威老臉一紅,坦誠道:“回先生,學生當時以為……以為義之昏了頭。此距離,我軍弓弩不及,而尋常騎弓拋射,亦對我重灌盾陣毫無威脅。學生當時只當他是騷擾,並未放在心上,只下令全軍穩住陣腳,繼續推進。”
“說得好。”元修讚許的不是他的判斷,而是他的坦誠。“那麼,義之,”他又問,“你為何選擇這個距離?”
獨孤義答道:“因為這裡,是我的‘必勝領域’,卻是他的‘死亡盲區’。在此距離,我的箭能傷他,他的箭卻碰不到我。戰爭,便是要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
元修點了點頭,在木板上寫下幾個字:【有效射程差】。
“記住這個詞。武器的代差,帶來的就是射程上的壓制。誰的拳頭更長,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凜夫,你輸的第一個點,就在於情報的缺失。你不知道,你的敵人,換了一把更長的劍。”
賀拔威面色凝重,重重地點了點頭。
獨孤信繼續推演。當漫天的“箭雨”覆蓋了步兵方陣,代表“傷亡”的白色石灰點被不斷標記在黑色小旗上時,整個房間的氣氛都變得壓抑起來。
元修用木杆在沙盤上畫了一個圈,將步兵方陣圈了起來。
“你們看,凜夫的方陣,像什麼?”他問道。
眾人面面相覷。
“像一個被綁住了手腳的壯漢!”元修一字一句地說道,“他孔武有力,卻只能被動挨打。這就是機動力喪失的後果。在義之的‘機動射擊體系’面前,凜夫你的‘重灌衝擊體系’,變成了一個活靶子。”
他在木板上寫下:【體系對抗】。
“記住,未來的戰爭,不再是兵種與兵種的對抗,而是作戰體系與作戰體系的對抗!獨孤義贏,不是因為騎兵比步兵強,更不單單是因為反曲弓厲害。而是因為,他的‘武器平臺(戰馬)’、‘核心武器(反曲弓)’、‘戰術思想(敵進我退)’和‘軍隊編制(連排制)’,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全新的、高效的作戰體系!”
“而凜夫你,雖然也採用了新的編制,士兵也訓練有素,但你的核心戰術思想,依舊是舊的。你用新的瓶子,裝的還是舊的酒。所以,你必然會失敗!”
這番話,如同驚雷一般,在每一位將領的腦海中炸響。
“體系對抗”!這個詞,像一把鑰匙,瞬間開啟了他們認知世界的新大門。他們第一次從如此宏觀、如此係統的高度,去審視一場戰爭的勝負。
獨-孤信繼續推演,直到賀拔威下令全軍衝鋒。
“第二個關鍵節點。”元修的木杆再次點下,“凜夫,你為何下令衝鋒?”
賀拔威站起身,聲音有些沙啞:“先生,學生當時已無他法。若繼續被動挨打,全軍崩潰只是時間問題。唯有衝鋒,貼近敵人,將他們拖入近戰,我軍方有一線生機。”
“說得對。”元修這次是真心讚許,“在當時的情境下,這是你唯一正確的選擇。一個優秀的將領,不僅要懂得如何勝利,更要懂得在劣勢下,如何去尋找那一線生機。你沒有坐以待斃,這一點,值得肯定。”
賀拔威眼中閃過一絲感激。
“但是,”元修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銳利,“你的衝鋒,恰好落入了義之為你準備的第二個陷阱。”
他的木杆在沙盤上迅速划動,將騎兵部隊的包抄、分割、拉扯的動作,清晰地演示了出來。
“義之,告訴大家,你這個陣型,叫什麼?”
獨孤義出列,傲然道:“此為‘口袋陣’。正面襲擾,拉長敵陣;兩翼包抄,分割圍殲。其精髓在於,絕不與敵軍主力硬碰硬,而是像狼群狩獵一般,不斷撕咬其薄弱之處,令其流血至死。”
元修在木板上,畫了一個巨大的U型,中間寫上“口袋陣”,兩邊分別標註“側翼打擊”和“正面牽制”。
“這就是我們覆盤的第三步:總結經驗教訓。”元修的聲音迴盪在安靜的房間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