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問題後,國內也在積極改進。
82年,成立了電子計算機和大型積體電路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是負責協調半導體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一是統籌協調各種的問題,譬如重複投產等,二是大力發展積體電路。
大二那年,也就是86年,孫俊才在他的啟發下,將中華學習機改造成中華電腦,一舉創匯三千萬,不但打破了他的創匯記錄,還吸引了不少半導體行業的大牛,其中就有國內半導體領域的開創者之一謝希德教授。
與幾位教授交談後,楊興武對國內的半導體產業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這一年,電子工業部在廈門舉辦“積體電路發展戰略研討會”,提出了積體電路技術《531發展戰略》,即普及推廣5微米技術,開發3微米技術,進行1微米技術科技攻關。
今年,電子工業部在無錫舉辦的《積體電路戰略發展研討會》,進一步落實了“南北兩個微電子基地”的政策,並進行定向基金扶持。
只可惜三年多過去,收效甚微。
耗費大量外匯引進的諸多晶圓廠,除了無西742廠達到了盈虧平衡以外,除了還未投產的,其他全部虧損。
正是考慮到這些問題,楊興武這才想讓趙懷東把東芝的技術全都學到手。
現在的他不差錢,也看不上那點所謂的補貼,完全可以另起爐灶,在世界範圍揮動鋤頭大肆挖人。
只要這一波能追趕趕上,所謂的落後也就不存在了。
“怪不得?放心吧!我知道怎麼做了,我會和他們打好關係,要是他們有跳槽的想法就把他們拉過來。
咱們缺人就從他們身上下手,反正東芝現在的技術沒有了優勢,加之半導體業務一直在萎縮,照這個情形發展先下去,他們估計也會早做準備。
只要咱們的待遇跟得上,加上裝置也不差,再加上充足的研發經費,肯定能吸引不不少人。”
弄明白楊興武的想法後,趙懷東信十足。
“學長,這話要是別人說也就算了。興武是誰?他能花上百億學費讓你們去學習。
還能虧待研發人員?要知道光是今年的年終獎,我們就發了十幾億日元。”
“不錯!錢的事不用擔心,整個東京都找不出比我們更大方的公司。
要是你把這些工程師和研發人員挖過來,興武,能把他們供起來,你們信不信?”
“還真有可能!捨得花這麼多錢錢去學習,要是挖來了人肯定會好好對待的。”
“嗐!你看這事鬧的,光顧著想事了,都忘了興武是財神爺了。
只要他想搞半導體,肯定能拉來一大批人。
至於剛才說的8英寸晶圓廠,東芝現有的技術還達不到,技術突破估計也得一年半載,要不到時再和他們談?興武,你覺得呢?”
“學長,你們只要把技術學到手就好,其他的不用你們操心。
合作的事,我會派其他人去跟東芝談。
自從被北美製裁後,東芝的技術開始落後英特爾,加之半導體業務受阻,肯定會對老美不滿,咱們這個時候上門無異於是雪中送炭。
要是能借此機會合作最好,合作不了咱們就另起爐灶,三星能挖他們的人,咱們自然也能。
比錢多,我還沒怕過誰?
南韓的半導體能有現在的規模,總計也不過花費二三十億美元。
要不是咱們面臨技術封鎖,肯定比他們發展的更好。
現在的咱們,沒了資金的後顧之憂,不計代價之下,肯定能完成技術的追趕。
對了,學長,再有兩個月你就畢業了,到時是準備回國還是?”
想到趙懷東還有三個月畢業,楊興武忽然有了個想法,國內情況不容樂觀,研發經費不足,回去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以趙懷東現在的能力,完全挑大得起半導體領域的大梁,由他負責研發,想必能帶來諸多驚喜。
想到這些,楊興武看向趙懷東的目光熱切了不少。
“國內正是缺人的時候,我又擔心經費問題。
謝教授說,國內準備推進半導體產業發展,主要聚焦積體電路研發與生產領域。
現在我手裡還有不少房產,這幾天把股票賣的差不多了。
回國應該能帶回去幾十億日元!有這些錢作經費,足以研發幾年。
那時專案估計就落地了,我應該能進去搞研發。
怎麼?興武,你這是準備給我投資?”
趙懷東笑道,國內的情況雖說不容樂觀,卻一直未曾放棄,86年的“531戰略”,以及今年,落實南北兩個微電子基地的政策,和即將出臺的積體電路研發專案,都是半導體領域的大動作。
三月份他即將畢業,回國還能趕得上建言獻策,為國家發展出一份力。
楊興武聞言頓時明白了過來,趙學長說的積體電路研發專案就是正在商討的“908”專案。
此專案於90年8月正式提出,93年,開始引進曰本NEC的0.9微米工藝技術,一拖直到98年才投產,但那時全球半導體工藝已進入0.8微米時代,我國錯失發展機遇。
一想到要蹉跎這麼久,楊興武自然不願意空耗時間,與其等專案落實,還不如自己搞。
“學長要是感興趣,我當然願意投資。
你說的積體電路研發專案我也從老師那聽過。
現在還在討論當中,什麼時候有結果還不好說。
學長,你可別忘了在東芝學習的事。
雖然你博士已經畢業,現在曰本也有博士後,要不你再讀幾年?
我以公司的名義,推薦你去學習,就以半導體作為你的研究專案如何?
國內經費你也不用擔心,我會透過港島的公司進行合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