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形勢的惡化,他們對於貨幣的需求不多,而是更願意以物易物。
謝洛夫昨天回去後也跟他們說了陳東手裡掌握的物資,對他們來說,有的重工業品真不如一車皮的秋褲來的實在,飛機放在那裡不能吃也不能喝。
前幾年軍方引進了幾架之後就沒有了後續,現在有中國商人願意引進,他們不可能拒絕。
而且現在這個商人明顯表示出後續合作的可能性,既然陳東已經把貨物運到了北京,他就一定會把這些貨在北方處理完。
雙方糾纏不下,只能暫時休息,由國賓館的服務人員帶領去了宴會廳。
出了談判廳之後,他們反倒像是朋友一樣推杯換盞,互相聊著家鄉的風景和民俗。
但是宴會結束後,重新走進談判廳裡,兩方人馬再次廝殺起來。
這次的廝殺更加混亂,謝洛夫咬緊6800萬的價格不鬆口,陳東則主動加價至6300萬,謝洛夫甚至連討個吉利這種話都用上了,但是知道這段歷史的陳東依舊堅持。
對外經濟聯絡部的副部長似乎是看不上這幾百萬的談判,轉而詢問陳東這邊有沒有引進汽車生產線的想法。
陳東對此十分詫異,他只知道這幫人會賣軍火,實在沒想到這種支柱產業也能賣,謝洛夫那邊交給汪小姐和民航的領導對線,他轉頭又和這位副部長坐在一起商討生產線的引進。
對了,民航這次來的人都是會說俄語的人,就連汪小姐也是會一些俄語的,真正的文盲只有陳東一個。
就像後世的學生不管學的如何,總能來幾句英文一樣,這個時候的人們多少會幾句俄語。
因為這次的主要議題還是買飛機,陳東對於汽車生產線的會談淺嘗輒止,不過他們有了一個大概的約定,一年到兩年內,商談具體的合作事宜。
大家似乎在白天已經準備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技術細節商討完畢後,價格問題最終還是各自退讓,以6500萬的價格進行這次的飛機交易。
隨後便是交付問題,陳東倒是沒有原來的那位那麼窮,幾百萬都拿不出來,只能去打時間差。
陳東這邊直接承諾,兩邊同時發貨,中國的航線問題由民航領匯出面解決,而貨物的運輸只能使用火車。
因為原本就說好了以物易物,鑑於之後川航還要經過試飛,兩方最終以合同的形式確定:兩方同時發貨,蘇聯起飛一架飛機到成都的雙流機場,陳東的貿易公司則將188火車皮的物資從北京發貨,送到蘇聯境內。
試飛結束後,如無問題,後續的三架飛機一次性交付,陳東則將剩餘的562火車皮物資發出,雙方簽收完畢後,即可完成這次交易。
由於這件事情牽扯到的部門太多,最後熬了一個通宵,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確定好各方面的細則,陳東和謝洛夫分別作為兩方的負責人簽下各自的名字。
“希望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
儘管被陳東殺價500萬,但是謝洛夫依舊十分滿意,畢竟他們的底價實際上要比這低得多,大概還有一千萬的降價空間,不過那樣一來就真的一點錢都不掙了,他們自然不會那樣做。
另外一方面,陳東給與的貨物價格取了一個較為公道的價格,在無形中又給蘇方讓利了上百萬的空間,這一點對外貿易聯絡部的副部長是知情的。
合同雖然簽訂好了,但是陳東和謝洛夫暫時都不打算提前宣佈,他們約定在第一架飛機成功交付後,再向社會宣佈。
……
在合同簽訂的那天,一趟從西南前往北京的火車上,一個樣貌忠厚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座位上,聽旁邊坐著的賽爾號人侃大山。
“……我跟恁說,那邊不行了,崽賣爺田,要賣飛機,恁曉得嘛。”
中年人面色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