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後,率岳飛拾山河

第18章 面見李若水(一)

“仲兄捐軀,若水亦深為氣憤,樞密院那些倖臣哪裡懂得治軍打仗之事。”

“清卿,武將職責本就為國家盡忠效死,宿命如此,老夫只求無缺憾,不負皇恩浩蕩。”

“唉!大宋朝大好山河,蔡京、王黼、童貫之流紊亂朝綱,攪得天下烏黑一片……”

沈放踏進中軍大帳,只見種師閔正和一個頭戴漆紗幞頭,身穿紫袍的瘦削中年官員相對而坐,促膝長談。

種師閔抬頭,見是沈放,開懷道:“沈老弟,我給你推介一下,這是李清卿李若水。”

沈放此次回來未著戎裝,只穿了一套苧麻布深衣,他身材勻稱,面板紅潤,舉止得體,頗有幾分讀書人的文雅氣質。

“學生見過李公!”沈放快走幾步,對著李若水深深一揖。

紫袍官員正是流芳百世的北宋忠義名臣李若水。

李若水對沈放的自稱有些詫異,輕輕的抬了抬手道:“此地是軍營,繁文縟節就免了。”

種師閔命侯勇搬來一張胡凳,招呼沈放坐下談。

“沈放根腳低微,站著聽李公教誨便是了。”沈放遲疑了一下,不肯就坐。

種師閔哈哈大笑,站起一把將沈放按到凳子上坐定了,指著李若水道:“清卿與我種家是世交,沈老弟不必拘謹。”

李若水也做了個請的姿勢,微笑道:“本官今日路過,私訪故人而已。種公第一個便推介沈將軍,稱沈將軍乃人中英傑。”

“李公謬讚了,學生文不能登大雅之堂,武不能馳騁疆場,說學生‘人中英傑’實在是汗顏。”

北宋文興武廢,朝廷文官中隨手一撈都是大文豪。沈放自穿越到此後,從未與北宋頂級文人高士接觸過,不免有些拘謹。

李若水當然不知曉這一層,他爽朗笑道:“沈將軍,能被種公賞識之人,差不到哪裡去。此次是私訪,你我也不必拘泥於小節。本官聽聞沈將軍對時局有精闢見解,好奇得緊,這才冒昧請你一談。”

沈放欠了欠身,道:“學生鄉間莽夫,孤陋寡聞之徒,有什麼值得李公專程召見的?”

李若水抬手指了指北方,單刀直入道:“本官奉了皇命出使金國,為的是處置三鎮交割之事,沈將軍以為,三鎮交還是不交?”

沈放沒想到李若水竟如此直率,也乾脆答道:“李公,學生以為交割或不交割意義已不大。”

“願聞其詳。”

“李公,若要說得詳盡話就長了,學生只挑要緊的來說罷。”

李若水點了點頭。

沈放說道:“金人撤圍汴京後,一直沒有完全退回金國境內,山後九州按照‘海上盟約’本應歸還我朝,可如今雲中府成了粘罕的大本營,山前七州如今也被斡離不佔了大半。”

“金人此番入寇,橫看豎看都沒有息兵的意思。若學生沒估計錯的話,李公此次出使金國,應該是準備拒絕交割三鎮吧?”

李若水還是點了點頭,沒有作聲。

“學生以為,不管交割還是以租賦替代,都不能讓金人稱心如意,金人志不在此。”

李若水又點了點頭,不過卻開口問道:“何以見得?”

“李公,金兵南侵之禍起於宋金盟約,此盟約不比‘澶淵之盟’。先皇真宗皇帝御駕親征時,我朝軍隊尚可與遼兵一戰,甚至在澶淵城下射殺了遼國蘭陵郡王蕭撻凜,大挫遼軍銳氣。”

“可我朝這次和金人海上盟約,軍隊未建寸功,燕京還是從金人手裡買回來的。”

“能買也算本事,可是卻在金人眼皮底下吃了敗仗,五十萬大軍連殘遼軍隊都打不過,讓金人摸清了我朝軍隊虛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