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後,率岳飛拾山河

第18章 面見李若水(一)

“張覺叛金之事,遺禍無窮。王安中宣撫使親自割下張覺的頭顱送給金人,涼了常勝軍、義勝軍以及北地漢人的心,自此我大宋軍隊一潰千里。”

“如今金人勢大,軍事實力已達巔峰,燕雲十六州已盡數被金人佔去,宋金盟約至此已無基礎可言。”

“恕學生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既然雙方屢次違背盟約,又何必在契約上作文章呢?金人既然棄信,大宋又何妨背約!”

“況且城下之盟本就不可取,我大宋軍隊打不過人家,李公此去金國一再示弱的話,還能談出什麼結果?金人志在劃河而治,整修武備才是大宋唯一出路!”

沈放這番話要是說在大宋君臣面前的話,不知道會死多少回。

可是沈放佔了個極大的優勢,他熟稔這段時期大宋君臣的行事做派,擁有了金手指。

李若水是什麼樣的人,沈放摸得一清二楚,在他面前只要一心為大宋江山社稷考慮便是,言語上尖銳些並不會引禍。

沈放口若懸河,李若水臉色卻變得陰晴不定了。

沈放所言並不新鮮,負責與金國談盟約的常使馬擴,以及李綱、种師道等人都曾上言朝廷要加強軍備,以武力對抗金軍。

只是李若水常伴君側,思考問題的角度與其他人不一般。

沈放不像個只會刀弓劍戟的軍漢,還有些陳東的影子。

當初金人兵臨汴京城外,太學生陳東等人滿腔熱血,伏闕上萬言血書,鼓動百姓聲援李綱、种師道,幾乎引發一場大動亂。

陳東這樣的年輕太學生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治國理政經驗,拿出不出救國良策,於江山社稷並無裨益。

沈放雖然血氣方剛,取得了承天寨大捷,依然只是個軍漢,對宋金戰爭的大局看不透。

李若水不似籤樞密院事耿南仲、中書侍郎唐恪等人一邊倒的主議和,他也主張申飭守備,提高軍隊戰鬥力,但他同時還要考慮財政支度和百姓生計。

天下禁軍、大內班直、沿邊效用強大固然重要,可朝廷得拿得出軍餉供養百萬大軍才行啊!

自燕京迴歸大宋,世人眼中是一片歡欣鼓舞,可是李若水這樣的朝廷核心大臣,看到的是一片血淚。

未了滿足金人的條件,收回燕京,官家可謂是將整個大宋的財賦都押了上去。

增加的賦稅讓大宋抵禦災害能力急驟降低。

山東、河北、陝西地震,朝廷無力救濟,滋生了張仙、張迪,高莫山等流寇,北方一片蕭條。

兩河、京畿、江南大水,淹沒一大片良田,災民遍地……

沈放一邊說一邊在觀察李若水臉上的晴雨表,卻摸不透他的心思,乾脆突然閉口不言了。

李若水納悶道:“沈將軍,怎麼不說了?”

沈放暗笑,應道:“李公,學生曾聽聞一句話叫‘弱國無外交’,如果事事都能談判解決,我大宋又何須養百萬大軍?”

“天下動盪,不養兵怎可保境安民?”

“可我大宋空有百萬大軍,為何還被十幾萬金兵長驅直入,攻至國都?”

李若水愣了愣,這個問題他很清楚,卻回答不了。

“李公,恕學生直言,拋開兵甲戰馬,單論士兵素養、將官指揮能力,大宋軍隊與金軍相比,差了一大截。”

這次連種師閔也開始鄒眉頭了,沈放不經意間,將宋軍最大的弊病擺到了檯面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