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後,率岳飛拾山河

第4章 書本上的謀略(一)

待侯勇離開,種師閔問道:“沈都頭,你剛才說想借教頭來練兵,就你所說幾處險要,三百廂兵能對付得來麼?你可不能小覷了金兵。”

沈放鎮定自若道:“這就要用上我剛才所言的‘不對稱’兵法了。”

種師閔臉色又狐疑了:“你詳細道來。”

“不對稱兵法的本質在於充分運用地利,預先組織兵力,逐次抵抗敵人。其精髓在於運動,在運動中消耗敵軍,在運動中發現戰機,然後集中優勢兵力,殲敵於疲憊。”

種師閔點點頭,顯然是信服了。

“首先,我需要有一批忠實執行‘不對稱’兵法的將士;其次,還需要這些將士熟悉每一處地形,兩腿要快過四蹄,先於金人騎兵抵達陣地;再次,需要士兵有必勝的信念。”

“此三點滿足了,我這‘不對稱’兵法才可克敵制勝。”

種師閔疑惑道:“人的兩腿如何能快過馬之四蹄?”

沈放平靜應道:“得了地利,有了必勝的信念,自然能快過馬蹄。”

種師閔卻是不信,他在汴京城下與金兵交戰數回,親眼見識了金人鐵騎的衝陣威力和金軍悍不畏死的勇氣,區區三百廂兵,哪怕在這井陘孔道也不能抵擋。

兩人正交談時,侯勇已將沈放的輿圖取來。

當沈放把輿圖攤開的一瞬間,種師閔眼神亮了。

這是一副後世最為常見的地形地貌圖,可是在種師閔眼裡,簡直不可方物!

沈放找來幾張宣紙,拼接成一張特大號的圖紙,耗時月餘反覆勘察孔道全程,手繪裝裱而成。

他本有繪畫功底,再加上作為歷史教師,對古代軍事作戰地圖花了不少心思,經他手畫出來的輿圖怎麼會比種師閔手裡幾筆勾勒出輪廓的輿圖差呢?

沈放沒有理會種師閔的驚歎,從一沓圖紙中抽出一張虎頭山套圖來。

這張套圖更像一張寫實工筆畫,是沈放登上虎頭山最高處畫出輪廓,再遍察每一處溝溝坎坎後補充而成。

“種相公,這山名叫虎頭山,孔道從這裡穿過。若金兵進入孔道,我在此地佈置伏兵,準備大量滾木雷石堵頭截尾。一旦金兵進入,任他天神土地也插翅難飛。”

沈放又指著另一處褶皺山,道:“此處寬不足二丈,若我在此搭建木橋,兩山便勾連成一地,我的廂兵從這裡抄近路越過,不比他四條腿的馬快麼?”

“此外,若要固守,取水之處沈放也有所考慮,在山中的這個位置,有一口泉眼終年不息流入冶河。若將出口用山石堵上,放下懸梯或者鑿出石眼,取水的問題便解決了……”

“沈老弟,初生牛犢不怕虎,後生可畏啊!”種師閔終於一掃疑惑,微笑展顏了。

無形之中,種師閔已將“沈都頭”改口為“沈老弟”而不自知。

“種相公,老實說,這還只是紙上談兵。真想抵抗金兵進攻,還需要練兵和佈防,所以沈放才前來求助。”

這些天種師閔無一事順心,今日總算聽到了一件讓他舒心的事,當即拍板道:“好,老夫答應你,給你一個最得力的副將,助你練兵佈陣!”

沈放馬上叩首拜謝:“多謝種相公相助!”

對於這次拜訪,沈放可是做足了功課,大宋禁軍不像電影上描繪的那般威武雄壯。

實際此時的大宋禁軍總體上來說,已完全沒有能力對抗崛起的金軍,大而腐,銀樣蠟槍頭罷了。

種師閔這種忠心耿耿的老將軍,憂心大宋的抗金大業,能在他最擔憂的事上說服他,還拿捏不了他?

種師閔滿臉笑意,突然若有所思道:“沈老弟,你如此大費周折,就斷定金兵會鑽進井陘這山旮旯裡麼?”

沈放暗笑,金兵二次兵圍汴京前打通井陘孔道,東西兩路大軍互通情報是寫進歷史教科書的史實,這還能有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