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能有假,你這個小旋風將軍的名頭早已傳遍汴京城了,能戰勝金人,什麼話都可說。但是前提是,不能是違逆之言!”
“絕非違逆!有李公這句話,沈放心中大石落地了。”
沈放對真定府乃至華北平原抵禦金軍的構想早已醞釀多時,只是牽涉太廣,以北宋官場的勾心鬥角氛圍來看,不好實施。
如今西路的劉韐、解潛、折可求等大將接連敗北,西軍卻重新崛起,為他博夠了眼球。
當下,沈放將自己的計策合盤托出。
原來,沈放想讓河北的戰爭資源前移,在真定、井陘、欒城、獲鹿、稿城,甚至深澤、鼓城、束鹿、深州等城也包涵在內,打造一個指揮一體,防禦一體的陣地。
這個連環防禦城市群如果得以形成,將把金軍陷入攻防戰的藩籬之中,或者將金軍逼入黃河流域。
這個宏大的計策其實有李綱“八條對策”的影子,只是彼時趙桓才剛剛鬆了口氣,沒心思也不想建立防禦線的事。
但是沈放現在提出來,有了實施的大環境。
因為一個月多之後,趙桓被逼得無奈,同意了宰相何㮚設定四大總管府的策略,只是四大總管趙野、張叔夜、王襄、胡直儒,有些還沒上班報到,金軍就已攻破黃河防線。
趙官家要想鞏固趙家的統治權的話,可能會同意,至於這個任務交給誰嘛,沈放清楚得很,肯定不是自己。
以趙宋官家的一貫做派,必然會設定一大堆相互制衡的衙門,權力也不會相對集中到某個人手裡。
不過,只要朝廷同意了這個方案,開始調撥物資,沈放就有了貪汙的機會。
李若水和種師閔聽了兩目相對,換作以前,他們根本不敢想象有人能把這事辦成。可是在沈放嘴裡說出來,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去達成。
李若水說道:“你這個守禦之策,李綱宣撫使提過,但是沒能做下去。”
“彼時不同今日,太原危在旦夕,山西一路潰敗,已不可取。反而河北這邊城池、人口受損較小,還有補救的可能。”
“兩路只要能夠保住一路,金軍哪怕再次攻到汴京城外,也難有作為。”
“國守,你不知朝中人事變遷,如今光憑一副拳拳之心難成大事啊。”
“李公,是否耿南仲又開始主議和了?”
李若水詫異道:“你是如何知曉的?”
“這有何難,自與金軍開戰以來,只要輸了戰爭,官家便考慮議和。”
李若水笑道:“你倒有見地,既是如此,你應該知道這個計策想實施是有阻力的。”
沈放沒想到在李若水這一關就碰了一鼻子灰。
可是他仍然不灰心:“既然計策牽涉太廣,我可在真定府這一路小範圍施行。李公,金軍若南下,真定是必經之路,只要湊效,定會讓朝廷改變態度。”
種師閔疑惑道:“在真定府路結砦聯堡?”
“正是!井陘道畢竟不是南下汴京的主要道路,結砦聯堡只是防禦手段,在真定府路就是進攻姿態了。”
種師閔望向李若水,說道:“清卿,我看行。怎麼說國守現在已是河北東路置制使嘛。”
李若水考慮了許久,終於點頭道:“我與李宣撫使商量一下,盡力而為吧。”
沈放聽了卻說出了一句令人吃驚的話。
“李公,你有時間商量,我卻沒時間等了。我現在就去真定,憑這道敕令接管真定府以及治下州縣防務,一刻都等不起!”
“我所需物資已在這個清單之上,李公若是有心助我成事,當盡心竭力。”
說要,沈放從袖中取出一張單子,遞給了李若水。
李若水接過單子,見上面寫著鐵匠、瓦匠、木匠、金石匠等等一大串匠人,更有火藥、硫磺、火硝、生鐵錠等一大批物資。
沈放這是……要重新打造一座都作院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