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霸主1980

第68章 一個瘋狂的賭局

新生產線啟動的第二天,旭日東昇,金色的陽光便迫不及待地灑滿了紅星廠新廠區。一號生產車間內,那條鋼鐵巨龍經過一夜的平穩執行,正以一種驚人的效率吞吐著原料,源源不斷地產出著合格的HS系列改性聚丙烯粒子。

車間內的氣氛與老廠區改造後的熱火朝天既相似又有所不同。這裡少了幾分人工的喧囂和緊張,多了幾分機器的從容和秩序。高大的廠房,最佳化的佈局,自動化的物料輸送,連續化的生產流程,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高效得令人心折。

王小虎帶著安全帽,雄赳赳氣昂昂地在車間裡巡視。他本就是個閒不住的性子,如今看著這條日進斗金的生產線,更是渾身充滿了使不完的勁。每當看到那雪白的粒子嘩啦啦地湧入噸袋,他臉上的笑容就咧到了耳根。

“小虎哥,按這個速度,咱們昨天下的那批國際訂單,怕是不到三天就能全部完成!”一個年輕的生產班長興奮地跑過來彙報,聲音裡滿是不可思議。

王小虎大手一揮,豪氣干雲:“告訴兄弟們,手腳麻利點,質量給我盯緊了!秦廠長說了,這只是開始!後面還有更大的訂單等著我們!咱們紅星廠,就是要讓全世界的客戶都用上咱們的HS材料!”

供銷科那邊,自從新生產線成功投產的訊息傳出,原本每日進出不斷、電話響個不停的辦公室,更是如同炸開了鍋。那些之前還在猶豫觀望,或是對紅星廠產能表示擔憂的客戶,此刻紛紛湧來,生怕錯過了這趟高速列車。老客戶們喜笑顏開,慶幸自己當初的信任;新客戶們則千方百計想要擠進紅星廠的供貨名單。

正如秦奮所預料的那樣,紅星廠產能的飛躍,不僅僅是解決了燃眉之急,更是在國內外市場上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尤其是那些對HS系列材料效能有著極高要求的國際客戶,在收到第一批由新生產線生產的產品樣品,並經過嚴格測試後,無不為其優異且穩定的效能指標而驚歎。

“秦廠長,德國的克勞斯化工發來電報,對我們新批次HS-01A的拉伸強度和耐熱性穩定性讚不絕口,追加了三倍的訂單!”

“還有日島的三井化學,他們派來的技術代表昨天在滬市測試了我們的HS-02A,據說當場就向總部申請,要把我們列為A級戰略供應商!”

張巧玲拿著一疊最新的反饋報告走進秦奮的辦公室,即便她一向沉靜,此刻語氣中也難掩激動和自豪。

秦奮接過報告,仔細翻閱著,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意料之中。我們這次的升級,是全方位的。從原料預處理到反應過程控制,再到後端的成品均化,每一個環節都應用了‘工業圖譜’中最最佳化的方案。品質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自然遠非過去可比。”

話音剛落,辦公室的門被敲響。李順才,這位如今掌管著機修車間,堪稱紅星廠“裝備部部長”的老功臣,紅光滿面地走了進來:“秦廠長,省化工廳和幾家兄弟單位的領導來了,點名要參觀我們的新生產線,說是來學習取經的!”

“哦?”秦奮眉毛一挑,“動作倒是挺快。”

紅星廠如此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行業內的眼睛。產能一夜之間翻了數倍,這在當前國內化工行業,簡直是天方夜譚一般的事情。訊息靈通的單位,自然想來一探究竟。

秦奮略一思索,便笑道:“巧玲,老李,我們一起去接待一下。該看的可以讓他們看,但核心的東西,我們得心中有數。”

很快,一行十餘人的參觀隊伍便在秦奮、張巧玲和李順才的陪同下,走進了嶄新的一號生產車間。

帶隊的是省化工廳的一位副廳長,姓馬,約莫五十出頭,戴著眼鏡,神情嚴肅。他身後跟著幾位廳裡的技術幹部,以及來自省內幾家大型化工廠的廠長和總工程師。這些人,要麼是行業內的管理精英,要麼是浸淫化工領域數十年的老專家。

一進入車間,即便他們心中早有準備,也還是被眼前的景象給鎮住了。

高大、明亮、整潔,這是他們對這個車間的第一印象。與他們印象中許多化工廠常見的管道密佈、光線昏暗、氣味刺鼻的環境相比,這裡簡直是另一個世界。空氣中只有淡淡的聚丙烯特有的馨香,地面光潔如新,裝置排列整齊,少見跑冒滴漏的現象。

“自動化程度很高啊!”馬副廳長看著那巨大的原料筒倉透過全封閉管道自動向反應系統供料,忍不住讚歎道。他身後的幾位廠長和總工也紛紛點頭,眼神中充滿了驚訝和探究。

秦奮微笑著介紹:“馬廳長,各位領導,這條生產線是我們紅星廠自主設計,並聯合國內一些有實力的機械廠家共同製造的。在設計理念上,我們力求實現連續化、密閉化和自動化生產,最大限度提高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同時也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

一位來自省內某大型塑膠廠的總工程師,姓洪,扶了扶眼鏡,目光銳利地掃過那幾臺造型與眾不同、體積也似乎更為緊湊的核心聚合反應釜:“秦廠長,恕我直言,貴廠這條線的產能,據說是老廠區總和的三倍以上?如果單靠增加裝置數量,恐怕這個車間也擺不下。難道奧秘就在這反應釜上?”

這正是所有人心中的疑問。傳統的反應釜,傻大黑粗,效率提升有限。紅星廠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如此巨大的產能飛躍的?

秦奮看了張巧玲一眼,張巧玲會意,上前一步,用清晰而專業的聲音解釋道:“洪總工好眼力。這幾臺聚合反應釜,確實是我們新生產線的核心之一。它們並非市面上採購的通用型號,而是由秦廠長親自主持設計,我們技術科深化圖紙,並由機修車間李主任他們攻關製造的新型高效反應釜。”

她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自豪:“這款反應釜在內部結構、物料混合方式、傳熱傳質效率以及催化劑利用率上都進行了革命性的最佳化。在確保產品各項效能指標的前提下,其單體產能,是我們老廠區同型別反應釜的三倍以上。而且,它的能耗還比老式反應釜降低了約百分之十五。”

“單體產能三倍以上?!”洪總工倒吸一口涼氣,其他幾位技術專家也是滿臉的不可思信。這就意味著,一臺新反應釜,頂過去三臺甚至更多!這簡直是顛覆性的!

馬副廳長也動容了:“秦廠長,這個資料……是真的?”

秦奮點頭確認:“千真萬確。這背後,涉及到一系列複雜的技術整合,包括但不限於反應動力學模型的精確計算、新型攪拌和內構件的設計、高效催化劑體系的匹配以及精密的過程控制系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