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擔憂,已經被貨真價實的原材料堆積所帶來的底氣壓了下去。眼見為實。那塞滿了幾乎所有可用空間的料堆,是紅星廠能夠繼續運轉,能夠創造未來的最直接的證據。它無聲地宣告著,紅星廠並沒有在這場經濟迷局中停下腳步,而是在以一種不被外界所理解的方式,積蓄著力量。
秦奮知道,這場“瘋狂掃貨”只是第一步。他用盡了一切可以調動的資金,甚至揹負了不小的貸款,將紅星廠的資產結構從相對分散、容易受貨幣貶值影響的現金和庫存成品,迅速轉化為了具備長期價值和戰略重要性的生產資料。這筆錢如果用來擴大電扇生產,或許也能賺不少,但那賺的是“眼前錢”,面對即將到來的衝擊,抗風險能力不足。而現在,這些材料,是能夠撐過寒冬、並在春天到來時催生出全新產品,甚至改變產業格局的“種子”。
他沒有時間去向廠裡每一個人詳細解釋他這麼做的深層邏輯,大部分人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但他相信,當外部環境的變化愈發明顯,當其他工廠因為斷供而哀嚎遍野時,紅星廠倉庫裡的這一座座“金山”,自然會成為最有力的說明。
而且,他囤積的不僅僅是大路貨。正如老劉在電話裡彙報的,那些用於HS-3專案的特殊鋼、高分子材料、精密電子元件,才是真正的“寶貝疙瘩”。這些東西平時就難買,一旦國際物流受阻、國內生產停滯,更是有錢都買不到。秦奮耗費巨大精力、動用各種關係弄到這些,是因為他知道,HS-3專案的成功才是紅星廠真正實現跨越的關鍵。他不能讓技術科因為缺乏關鍵材料而停下腳步。
現在,材料到位了。
技術科研發大樓的燈光,比任何一個時期都要亮,熄滅得也比以往要晚。
李大柱帶著他的團隊,就像一群終於被允許進入寶庫的餓漢,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他們不再需要為了幾克特殊塑膠粒子反覆試驗小樣,不再需要為了一個進口晶片小心翼翼地拆解舊裝置。全新的、足量的材料就在眼前,擺脫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他們的創造力和研究熱情被徹底點燃。
實驗室裡,新的實驗平臺搭建起來,各種測量儀器嗡嗡作響。有人在測試新到手的特殊鋼材的力學效能,有人在除錯雙螺桿擠出機準備進行新高分子材料的公斤級試生產,還有人圍在示波器旁,對那批精密控制晶片進行功能模擬和介面測試。
“李工!這批料的引數太漂亮了!比之前拿到的樣品純度還高!”王小虎興奮地吼聲穿透了幾張隔音板。
“好!太好了!”李大柱一邊伏案修改著一份實驗方案,一邊點頭,“抓緊時間!趁著材料充足,把所有能並行實驗的環節都推起來!不要怕消耗,把資料給我跑足!”
他知道這些材料來之不易,每一克都凝聚著秦奮和採購科的辛勞與壓力。但他也知道,秦奮將這些材料囤積到這裡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它們安靜地躺在倉庫裡欣賞,而是為了讓技術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將技術圖紙變成現實產品!
壓力巨大,但也動力十足。這是技術人員最喜歡的工作狀態——有明確的目標,有足夠的資源,有信任和期待。
秦奮站在技術科大樓外,看著那透出明亮燈光的窗戶,臉上露出一絲疲憊但滿足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在外界眼中或許是個“瘋子”,是個在這場搶購浪潮中逆勢而行、錯把“石頭”當“黃金”的傻瓜。但又如何?他看到的未來,不是眼前的繁華和恐慌,而是即將到來的洗牌和重生。
當別人在漫長而寒冷的供應鏈嚴冬中瑟瑟發抖、無以為繼時,紅星廠將憑藉著這座“糧倉”,成為市場上唯一能持續供貨,甚至推出全新產品的力量。
那時候,誰是“醉”的,誰是“醒”的,自然就一目瞭然了。
他深吸一口氣,感覺空氣中都充滿了希望的味道。這不是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地堆滿了整個倉庫的材料所帶來的力量。
紅星廠,在這場全民搶購的風潮中,以一種特立獨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最關鍵的一步戰略佈局。
秦奮心裡清楚,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將這些原材料變成產品,將產品推向市場,並在這個動盪的時代中站穩腳跟,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但他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在這個“眾人皆醉”的年代,他,秦奮,以“獨醒”的姿態,為紅星廠點燃了穿越寒冬的火種。接下來的日子,就是要讓這火種,燒得更旺,更烈,最終燎原!
“報告!”劉栓柱帶著一身汗,又跑了過來。
“都清點完了?”秦奮轉身問。
“回廠長!都清點完了!最後一本清單也對好賬目了!數目都齊!一根螺絲釘都沒少!”劉栓柱立正站好,聲音洪亮。
“好!”秦奮滿意地點點頭,“辛苦兄弟們了!今晚上食堂加餐!燉肉!”
“哎!謝謝廠長!”劉栓柱咧開嘴笑了,眼神中透著一股驕傲。是啊,也許外面的人不知道,但他們親手搬運的,是紅星廠的未來!
秦奮最後看了一眼技術科大樓的方向,腦海裡閃過HS-3那劃時代的效能引數,以及系統對未來市場的推演。
“等著吧……”他輕聲自語,“等這陣風過去,就該咱們紅星廠,颳起一場真正的風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