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聯劑!關鍵是偶聯劑和混合!”秦奮提醒他們。
於是,技術員們又開始用不同濃度的矽烷偶聯劑溶液浸泡處理剪好的短玻纖,烘乾,然後再與MAH-g-PP、POE共混。這個過程繁瑣且枯燥,效果也時好時壞。但他們堅信秦廠長的判斷,一遍遍嘗試不同的偶聯劑型號、濃度、處理時間,以及在“土法共混”時調整加入順序和攪拌方式。
李大柱的“掃貨”行動,則從化工原料擴充套件到了機械配件領域。他帶著採購員,不僅在縣城、市裡的廢品站、倒閉小廠的倉庫裡淘寶,還真的託了王書記的關係,聯絡到了一些大型國營工廠的倉庫,希望能找到合適的電機、減速器、軸承和特種鋼材。
“廠長,您要的那種高強度合金鋼棒料,太難找了!跑斷了腿,才在市鋼廠倉庫的角落裡給您勻出來這麼一小段,人家說這是給軍工廠備的料!”李大柱滿頭大汗地抱著一根用油紙包著的、沉甸甸的鋼棒回來,臉上卻帶著繳獲戰利品般的興奮。
秦奮接過鋼棒,仔細看了看,又用小錘敲了敲聽聲音,眼中精光一閃:“好!老李,這正是造螺桿芯軸的好材料!辛苦了!”
他還真用極低的價格淘換回來一臺還能運轉但精度堪憂的舊車床和一臺臺鑽,雖然破舊,但對秦奮來說,這已經是“鳥槍換炮”了。秦奮親自帶著廠裡機修車間的老師傅們,叮叮噹噹地開始修復和除錯這些舊裝置,準備用來加工擠出機的部分零件。
實驗室外的臨時小院裡,電焊的弧光時不時亮起,那是他們在嘗試焊接擠出機的機架。
時間就在這樣緊張、忙碌而充實的氛圍中一天天過去。
一週,兩週……
MAH-g-PP的滴定資料漸漸穩定下來,周海濤他們似乎找到了控制反應釜“脾氣”的竅門,雖然還無法精確定量接枝率,但透過不同批次產物在木粉填充後的效能表現,已經能篩選出相對更優的工藝引數視窗。
POE增韌的規律也逐漸清晰,15%到20%的新增量確實能在低溫韌性上有顯著改善,而剛性損失尚在可接受範圍。
玻璃纖維的共混雖然依舊是難題,均勻性極差,但經過矽烷偶聯劑處理後,即便是粗糙的手動拉力測試,也能看到一些樣品的強度和模量有了“肉眼可見”的提升,這讓他們對接枝PP與填料介面改善的理論更加深信不疑。
而“雙螺桿擠出機攻關小組”的進展,更是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秦奮的圖紙已經基本完成,每一張都凝聚著他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對現有條件的妥協。李大柱也陸續採購或“淘換”回了不少零部件:一個功率合適的舊電機,一套從報廢機床上拆下來的減速齒輪箱,各種型號的軸承,以及不同規格的鋼材。
在紅星廠那簡陋的機修車間裡,秦奮親自上陣,手把手地指導著幾位經驗豐富的老車工,開始嘗試加工擠出機最核心的部件——螺桿。
他們沒有數控機床,甚至連像樣的仿形車床都沒有。秦奮就讓他們用最原始的辦法,在普通車床上,透過精確計算刀具的進給,一點點“啃”出螺桿的螺紋。這無疑是對車工技術和耐心的極致考驗。火花飛濺,鐵屑紛飛,空氣中瀰漫著機油和金屬摩擦的焦糊味。
一個年輕技術員,因為連續熬夜,實在撐不住,靠在牆角打了個盹,猛地驚醒,看到秦奮和老師傅們依然在車床邊忙碌,燈光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他揉了揉眼睛,臉上露出了愧疚而又敬佩的神色,立刻精神抖擻地加入了進去。
這一天傍晚,當第一節螺桿的雛形,在老師傅們佈滿老繭和油汙的手中,經過無數次測量和修正,終於初步加工完成時,整個機修車間都爆發出了一陣壓抑不住的歡呼。
那節螺桿表面還很粗糙,螺紋的精度也遠談不上完美,但它真真切切地按照秦奮圖紙上的樣子被製造了出來!
秦奮拿起那還帶著金屬加工餘溫的螺桿,仔細端詳著,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笑容。他知道,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後續還有熱處理、精加工、機筒製造、裝配除錯等無數難關。
但他更清楚,從這一刻起,他們紅星廠,已經真正踏上了自研核心裝備的征途。
“同志們,”秦奮舉起那節螺桿,聲音有些沙啞,卻充滿了力量,“我們自己的‘槍’,快要造出來了!有了它,我們改性PP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