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耗費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精細對刀、緩慢進給和反覆測量後,第一段螺紋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基本完成。
孫師傅停下車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用袖子擦了擦額角的汗。
秦奮走上前,接過徒弟遞來的螺紋千分尺和特製的螺距樣板,開始對加工過的部分進行仔細檢測。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燈光下,那段初具雛形的螺紋,在切削液的浸潤下,閃爍著金屬特有的光澤。牙型飽滿,螺槽深邃,表面光潔度也比預想的要好。
秦奮逐點測量,眉頭時而微蹙,時而舒展。
片刻之後,他抬起頭,臉上露出了笑容:“孫師傅,可以!尺寸基本控制在公差範圍內,光潔度也不錯!接下來是另一段反向螺紋和捏合塊部分的加工,那裡的結構更復雜,更要小心!”
“呼——”孫師傅和徒弟們這才如釋重負,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秦廠長,您就擎好吧!”孫師傅信心更足了,“有了這開頭,後面就有數了!”
接下來的幾天,機修車間幾乎成了全廠最受關注的地方。孫師傅帶領著他的團隊,如同進行一場精密的“外科手術”,日夜奮戰在那臺老車床旁。為了保證精度,他們甚至採用了秦奮提出的“分段加工、多次裝夾校正”的笨辦法,雖然效率低,但效果卻出奇的好。
而在材料實驗室那邊,王小虎和張巧玲也沒有停歇。
王小虎的POE增韌PP小組,在秦奮的指導下,開始進行更系統的正交試驗。他們發現,A-187處理的超細滑石粉新增量在3%-5%的範圍內,POE含量在15%-20%之間,可以獲得一個綜合效能的平衡點。秦奮甚至啟發他們思考,不同的螺桿剪下速率對共混效果的影響,這為將來擠出機真正運轉起來後的工藝引數設定埋下了伏伏筆。
張巧玲的玻纖增強小組,則在pH值控制和烘乾工藝最佳化的基礎上,開始嘗試不同牌號和長度的玻纖。她發現,對於他們目前使用的KH-550矽烷偶聯劑,當水解液pH值精確控制在4.0左右,玻纖在110攝氏度下烘乾1.5小時,偶聯效果最佳。並且,經過處理的6mm短切玻纖,比3mm的玻纖在最終的增強效果上略有優勢,但太長則不易分散。
這些看似細微的引數最佳化,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技術人員們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秦奮要求他們將每一次實驗的條件、過程、現象、結果都詳盡記錄在案。這些在旁人看來枯燥無味的資料,在秦奮眼中,卻是紅星廠最寶貴的財富,是未來開發更多高效能改性材料的“密碼本”。
一週後,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從機修車間傳來——第一根完整的雙螺桿擠出機螺桿,經過熱處理和全部精密加工工序,終於誕生了!
當孫師傅用細砂布最後打磨掉最後一絲毛刺,將那根凝聚著無數人心血、閃爍著金屬光澤的螺桿呈現在秦奮面前時,整個車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根螺桿,雖然與後世那些由精密數控機床加工出來的藝術品相比,可能還顯得有些粗糙,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從它身上感受到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完美體現!
秦奮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接過這根沉甸甸的螺桿。他仔細地審視著每一段螺紋,每一個捏合塊的複雜型面。陽光透過車間的窗戶照進來,灑在螺桿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彷彿一柄即將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
“好!太好了!”秦奮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充滿了力量,“孫師傅,同志們,你們立了大功!這是我們紅星廠的里程碑!有了它,我們造出自己的雙螺桿擠出機,就指日可待了!”
孫師傅激動得眼圈泛紅,他身後的徒弟們,臉上也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那種親手創造出核心部件的成就感,是任何獎金都無法比擬的。
“秦廠長,這還只是第一根,”孫師傅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按照您的圖紙,這種螺桿至少需要兩根完全一樣的組成一對。我們這就開始加工第二根,保證精度只高不低!”
“對!我們還要繼續最佳化工藝,提高效率!”年輕的工人們也紛紛附和,之前所有的疲憊和挫敗感,早已被成功的喜悅一掃而空。
秦奮點點頭,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心中豪情萬丈。他知道,眼前的這些突破,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團隊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極大提升。紅星廠這艘小船,在他的掌舵下,正劈開重重迷霧,向著更廣闊的海洋,加速前進!
“材料方面,我們也有了穩定的配方。接下來,就是螺筒、機頭、傳動系統、加熱冷卻系統的設計和製造了。”秦奮深吸一口氣,眼神明亮而堅定,“同志們,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但我們的‘槍膛’和‘子彈’都有了眉目,接下來,就是把它們組合起來,看看能不能打響這震驚行業的第一槍了!”
“能!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