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承遠留在了最後,他對秦奮說:“秦總,我剛才的話可能不太中聽,但我必須把最壞的情況擺在桌面上。這不是一個靠熱情就能完成的任務。”
“我明白。”秦奮點了點頭,“陸院士,我請你來,不是來聽好訊息的。我需要的就是你這份實事求是的態度。錢、人、裝置,你需要什麼,列出清單,紅星集團和‘破曉工程’會不惜一切代價滿足你。我只有一個要求,帶領你的團隊,把所有精力都投入進去。”
陸承遠鄭重地點了點頭:“我定當竭盡所能。”
送走陸承遠後,秦奮獨自一人留在了空無一人的第一會議室。
他重新走到那塊巨大的白板前,看著上面陸承遠留下的“超級鐳射器”和“微米級液滴靶”兩個並行的難題。
十年……
他等不了十年。整個華國的高科技產業,也等不了十年。
外部的封鎖只會越來越緊,如果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好不容易被他鼓舞起來計程車氣,很快就會在漫長而沒有盡頭的研發過程中被消磨殆盡。
他閉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
當他再次睜開眼時,那股屬於普通企業家的焦慮和凝重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絕對的冷靜和專注。
在他的視野中,一個只有他自己能看到的,由淡藍色資料流構成的半透明面板,悄然浮現。
【科技文明引導系統】
【宿主:秦奮】
【當前任務:無】
秦奮的意念,在面板上迅速形成了一段清晰的指令。
“啟動新任務。目標:自主研發並製造出可用於5奈米制程光刻機的,輸出功率穩定在25千瓦以上的高效能EUV光源系統。分析並生成最優技術路徑和關鍵瓶頸突破方案。”
伴隨著他的指令下達,系統面板上的資料流開始瘋狂閃爍,運算量似乎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峰值。
幾秒鐘後,一行全新的任務鏈,以一種莊嚴而厚重的姿態,在面板上緩緩點亮。
【主線任務:文明之光已啟用】
【介紹:當一個文明試圖仰望星空時,它首先需要學會如何親手點燃屬於自己的太陽。】
【子任務一:鑄造恆星之核】
【任務目標:完成EUV光源系統的研發與製造。】
【任務已分解…】
【第一環節:液滴靶的脈動】
【環節目標:設計並製造出能夠以50kHz頻率穩定生成直徑為27±0.5微米液態錫滴,並在鐳射焦點處實現位置偏差小於1微米的“雙軸壓電陶瓷液滴生成器及前饋預測控制系統”。】
【環節獎勵:1.“雙軸壓電陶瓷液滴生成器”全套設計圖紙及製造工藝。2.“基於卡爾曼濾波的前饋預測反饋演算法”核心程式碼。】
【當前進度:0%】
看著系統面板上刷出的第一環節任務,秦奮的瞳孔微微一縮。
系統精準地鎖定了陸承遠口中那個“更讓人頭疼”的難題——微米級液滴靶。並且,它將這個難題的核心,進一步聚焦到了“液滴生成器”本身,和控制它的“反饋演算法”上。
沒有大而化之的指導,只有冰冷、精確、可量化的技術指標。
50kHz的頻率,27微米的直徑,小於1微米的位置偏差……每一個數字,都和陸承遠提出的極限要求完全吻合,甚至更加苛刻。
秦奮緩緩吐出一口氣,關閉了系統面板。
他轉身走出會議室,看到陸承遠正站在走廊盡頭的窗邊,手裡夾著一支沒有點燃的煙,面色凝重地望著窗外,顯然還在為剛才會議上的難題而苦思。
秦奮邁步走了過去。
“陸院士。”
陸承遠回過神,勉強擠出一個笑容:“秦總,還沒走?”
“在想液滴靶的事?”秦奮沒有繞圈子,直接問道。
陸承遠苦笑著點了點頭:“是啊。鐳射器那邊,雖然難度大,但總歸有功率放大的路徑可循。可這個液滴靶,每秒五萬次噴射還要精準控制,太反直覺了,就像是在跟機率本身作對。我們現在的思路,還是傳統的單軸驅動和滯後反饋,誤差根本降不下來。”
秦奮看著他疲憊的臉,平靜地開口:
“如果,我們不用傳統的思路呢?陸院士,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向試試。”
陸承遠一愣,看向秦奮。
“傳統的單軸壓電陶瓷驅動,力向是單一的。如果我們設計一種雙軸甚至三軸的壓電陶瓷結構,用複合振動來抵消不規則的擾動呢?”
“另外,滯後的反饋控制肯定不行。我們能不能建立一個基於高速攝像頭的飛行軌跡預測模型,用前饋演算法,提前半個週期去修正噴嘴的驅動頻率和姿態?”
秦奮的聲音不大,但每一個字,都像是一道閃電,劈開了陸承遠腦中的迷霧。
雙軸複合振動?
前饋預測演算法?
這……這完全是兩個聞所未聞,卻又彷彿直指問題核心的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