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夢

第37章 人太多了

老虎生來便是林中之王,曹操也是,沒有給盧遙任何遐想的機會,彷彿猜到他的想法,僅僅在涿郡城逗留三天便趕馬遠飈了。

有著在朝為官的基礎,曹操帶走了不少追隨者,鄭玄不甘示弱,繼而收了國淵,寒宗,李柏幾個入門弟子,門徒上千名,那些聽了幾堂課,便紛紛說已經拜在鄭玄門下的不計其數,鄭學效應正式拉開帷幕。

來年春日,乘著這股鄭學熱潮,盧遙的納才計劃便可開展了。

計劃是否實現的先決條件就是計劃本身。

就像金錢不能吃,但有了它就不會餓肚子一樣。

張世平就是一塊移動的金塊。

“樓桑村產出的鐵器和茶葉很受鮮卑人、羌人歡迎,小郎,首批貨物盡數換成了牛羊馬,糧草目前由官府嚴控價格,當中沒有利潤可圖,這般做法,世平甚是不解!”

張世平是個非常有眼光的商賈,世代經商累積豐厚的人脈,家族廣交異族商賈和外國友人,為其打下了對外貿易的優越條件。

盧遙笑道:“咱們也算是老熟人了,那就直說吧,世平兄是知道的,眼下糧食奇缺,每年的收成是有數的,你多吃一口就會有人少吃一口,用一些無用之物換一口飯食,這個不難理解。

對了,世平兄可是世代商籍?你就不想做點什麼嗎?”

張世平稍微愣了一下,不動聲色的道:“小郎此舉雖為善,但災民流民何其多,就算傾盡樓桑村之力也是杯水車薪。”

“世平兄果然穩重,功勳擺在明面上,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世人總會記得此舉的先行之人。”

張世平不覺有些尷尬,連忙道:“小郎所言極是,世平如何不知道呢,只是商籍無大功不可改,而且只能是戰功,既為商籍,又何來戰功呢?”

“太守打算成立官商部,雖說不能改你商籍,但是為你後輩謀個功名之席什麼的,應該不難。”

“此言當真?”張世平再也無法淡定了,他非常清楚,想要改變商籍的辦法,唯一是博得一個功名或者有莫大的戰功,祖上幾代人為此事什麼辦法都試過,或許張家不乏優秀之輩,考取功名並非難事,難就難在入士的資格,處於社會底層,實在太難了。

“劉太守你是早就認識的,他是否可信,你也心裡有數,至於是否有風險,是否值得一搏,你自己衡量。”

“多謝小郎點撥,世平感激不盡!”

“家裡有沒有古董呀古玉之類值錢的東西,感激嘛,要落到實處……”

劉桑一旁聽了面露尷尬,小郎財迷症又犯了,旺財把碗底的高粱酒舔完,倒地就睡,最近張飛一直在訓練,它只能跟著盧遙混吃混喝。

商賈其實是一群最可靠的人,只要明確利益關係,便能準確的掌握他們的風向,很安全。

接收難民流民是劉備的事,他只會開倉賑災,盧遙只好掩目苦笑,樓桑那點錢糧,夠他支配嗎?

偌大的新郡糧倉早已被之前的官員搬得所剩無幾,管轄的範圍有多大,攤子就有多爛,開倉解決百姓的口食問題,無疑是一廂情願。

涿郡的九月早晚溫差很大,目前不但要解決流民吃的問題,還有住宿問題,單薄的帳篷是無法度過河北大冬天的。

在保證他們不被餓死的前提下,使用勞力換取糧食的政策便出現了,開荒新田地,修輯河堤水庫,各地新建的各種作坊,到處都需要勞力,沒有人可以坐等救濟,連流民自己都明白的道理,到了劉備那裡,卻變成了欺榨百姓之舉。

以鄭玄為代表,對盧遙剝削難民的行為極其不滿,劉備誓要他給出合理的解釋,最後連學堂一干先生們都義憤填膺的紛紛表示要討伐其惡行。

史家鋪,兩面環水,一馬平川的平原,距離樓桑六十餘里,形成產業鏈的有效距離。

有現成的模式,只要把區域確定,剩下的交給老李,劉翁,劉仁他們了照畫葫蘆就行了。

接連跑了十幾天,圍繞著樓桑四周跑了個遍,方圓兩百里內,確定了十五個新產業基地,同時開花雖然有些吃力,勝在人手充足,到底是為了自己的事情出力,這些流民不是愚蠢的人,除了老殘年幼,沒有閒餘的勞力。

張飛認為訓練營的少年們不是閒餘力量,每天高強度的訓練的確比很多人都累,但在人們的認知中,不幹活就是閒餘。

少年人的信仰很簡單,鋤強扶弱便是其中一種,這種信仰可以延伸至整個大漢人,如果此時他們還有信仰的話。

以鄭玄為首的問罪之師,似乎忘掉了盧遙的罪名,當他們看見一望無際的窩棚和帳篷,聽著嘈雜的哀嚎聲,都一致認為他做得太對了。

到處都是人,一排白色帳篷在中間把他們分成兩半,必須進行檢查和消毒後,方可以進入裡面的區域。

“衛生的工作不能馬虎,一旦發現嘔吐拉稀的全部弄到隔離區,每個人都要記錄在冊,十五天確認沒事才能派工。”

盧遙非常擔心,一旦爆發瘟疫,這群人只能等死了。如果控制不住,涿郡就是人間地獄了。

圍在他身邊的一群老農見他有些悲傷,也知道其中的困難,一個老農安慰道:

“小郎莫急,總會有辦法的,咱們把口糧均勻一下,熬過這個冬日就好了,冬日裡繼續開荒田地,來年就有好地好田了。”

盧遙作揖謝過老農,道:“老人家有所不知呀,災民連同流民已然多達五萬人,想要倉促之間解決,很難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