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到大華應用新學產生的信仰共振,六基進度平均突破60%,天道大盤修復率0.32%。】蒼天的播報帶著一絲波動,【首次出現跨域信仰對流,大乾與大華的國運開始產生良性互動。】
“看來知識真能跨越國界。”張長生正在審閱王顯送來的“蒸汽船設計圖”,圖上的螺旋槳標註著“參照大華水密艙技術改良”。他提筆在旁邊批註:“增加冷凝器,可節省三成煤炭。”
技術的突破總會伴隨新的問題。入冬後,蒸汽機的鍋爐頻繁爆炸,雖然王顯改良了安全閥,仍有工匠受傷。更棘手的是,北方四省的鐵軌因嚴寒收縮,導致火車脫軌,糧運被迫中斷。
“是熱脹冷縮的原理沒吃透。”張長生在課堂上畫出鐵軌縫隙的示意圖,狗蛋突然舉手:“先生,用黃銅做接頭行不行?我爹說黃銅受熱膨脹比鐵厲害,能補上縫隙!”
這個想法讓王顯拍案叫絕。三天後,包著黃銅的鐵軌在北風中穩穩支撐著火車,煙囪裡的白霧在陽光下散開,像一條連線天地的銀帶。
【“變”之基進度70%,解鎖“材料特性分析”功能。】蒼天的聲音響起,【可精準測算不同金屬的膨脹係數,降低機械故障35%。】
隨著技術的成熟,新學的影響力如滾雪球般擴大。佛土的僧人開始偷偷學習算術,據說達摩院的長老用新學算出了佛經的印刷成本,發現被工匠多收了兩成銀子;巫妖的餘孽則惶惶不可終日,因為新學的“化學課”教會百姓用硫磺和石灰製作驅蟲劑,讓他們的蠱蟲無處遁形。
但最讓人意外的,是文道院的變化。老院首文正和竟在書房裡擺了臺蒸汽咖啡機,說是“用新學改良的煮茶法”。當張長生走進書房時,正看到他用遊標卡尺測量茶葉的粗細,嘴裡還唸叨:“果然是雀舌最適合蒸汽煮,水沸時間比龍井短三息。”
“院首這是要把新學用到茶道上?”張長生笑著落座。
文正和放下卡尺,眼神深邃:“老夫算是看明白了,新學不是要取代聖賢之道,是給聖賢之道安上輪子。就像這《論語》,用印刷機印出來,才能讓更多人讀到;用算術算出百姓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為政以德’。”他遞給張長生一本《新學論語》,扉頁上寫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檢測到文道院對新學的融合,信仰之力產生質變,“言”之基進度75%。】蒼天的聲音帶著罕見的溫度,【天道規則開始接納科技與傳統的融合,修復速率提升至每日0.01%。】
年底的朝會上,永定帝看著工部呈上的“蒸汽時代成果冊”,其中“全國學堂達百所”“蒸汽裝置增產糧食兩成”“疫病發生率下降四成”等資料,讓滿朝文武啞口無言。當看到“大華遣使求購蒸汽船圖紙”時,他龍顏大悅,對張長生道:“看來新學不僅能安內,還能服外。朕準你在明年春闈中加試‘格物策論’,讓天下學子都知道,經世濟民不止一條路。”
散朝後,張長生走出太和殿,正遇上莫嵐帶著大華的新學教材前來辭行。她的馬車裡裝著蒸汽機模型、算術課本,還有狗蛋畫的齒輪圖——那圖紙被她用錦緞裱了起來,說是要掛在大華的新學館裡。
“明年這個時候,我會帶著大華的第一條鐵軌圖紙回來。”莫嵐的眼神明亮,青裙在寒風中獵獵作響,“到時候,咱們的火車說不定能跑遍大乾和大華。”
張長生望著她的馬車消失在宮牆盡頭,忽然想起三年前剛穿越時,自己在雲州街頭為一碗飯發愁的場景。那時他絕不會想到,有一天會站在皇宮門口,看著一個敵國儲君帶著自己推廣的知識遠去。
【當前天道大盤修復率0.35%,六基進度平均70%。】蒼天的聲音在識海中迴響,【檢測到首次出現“科技信仰”,與傳統信仰形成互補,天道規則穩定性提升。】
“科技信仰?”張長生輕聲反問。
【即透過理解自然規律產生的信仰,不依賴神祇,只源於對知識的認同。】蒼天解釋道,【這種信仰更穩定,更能抵抗邪祟干擾,是修復天道的優質材料。】
除夕夜,學堂的孩子們用蒸汽機改造的鼓風機,讓守歲的火堆燃得格外旺。狗蛋演示著新做的蒸汽煙花,小蓮則用算術算出了餃子的最佳擺放方式,連最守舊的李秀才,都在嘗試用化學課教的“發酵法”蒸饅頭。
張長生站在院子裡,看著遠處工坊區的煙囪在夜色中噴出白霧,與天上的星辰交相輝映。他知道,這只是開始。隨著鐵軌延伸、汽笛鳴響,新學帶來的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一種全新的生存方式——凡人不再依賴神通,而是用知識丈量天地,用雙手改變命運。
【檢測到全域信仰之力達到臨界點,是否解鎖“天道模擬”功能?】蒼天的聲音帶著一絲期待。
張長生望著星空,彷彿能看到九天之外的天道塔正在緩緩修復。他輕輕點頭:“解鎖。”
剎那間,無數資料流在識海中匯聚,形成一幅動態圖景:鐵軌如脈絡延伸,蒸汽如血液流動,學堂如星火燎原。圖景中央,六基光芒交織成一個穩固的六芒星,守護著緩緩旋轉的天道大盤。
【模擬顯示,按當前速度,百年內可修復天道。】蒼天的聲音帶著一絲震撼,【這是首次出現非依賴神祇的修復路徑。】
“百年嗎?”張長生笑了,轉身走向喧鬧的人群。足夠了,足夠讓這些孩子的孩子,看到一個無需天道庇護,也能安穩運轉的世界。
遠處的蒸汽火車鳴響著駛向遠方,笛聲穿雲裂石,彷彿在向九天宣告:凡人的時代,已然來臨。而天道的修復,就在這汽笛與書聲的交響中,悄然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