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代理人

第73章 塵埃落定

皇宮,紫宸殿。

永定帝正在批閱奏章,聽聞張長生押解重犯回京,立刻召見。當他看到烏圖勒、法衍等俘虜,以及崔子敬的頭顱時,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陛下,北境之事,幸不辱命。”張長生將北境的經過、巫妖與佛土的勾結、崔子敬與明家、周才人的陰謀,一一稟明,並呈上從俘虜口中審得的證詞與繳獲的證據。

永定帝越聽臉色越沉,當聽到“萬蛇蝕脈大陣”與八十一座“蛇巢”時,猛地一拍御案,龍顏大怒:“孽障!一群孽障!竟敢勾結外敵,圖謀龍脈,顛覆我大乾!”御案上的奏章散落一地,玉鎮紙滾落在金磚上,發出沉悶的響聲。永定帝胸口劇烈起伏,額角青筋暴起,那雙深邃的眼眸中翻湧著雷霆般的怒火,卻又在怒火深處藏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疲憊與痛心。

“周才人…周氏…”他低聲念著這個名字,語氣複雜得如同打翻了五味瓶。那是他曾經寵愛的妃子,是為他生下公主的女人,如今卻成了勾結亂黨、意圖謀害大臣的罪人。感性上,他難免有幾分舊情與惋惜;但理性告訴他,國法面前,人人平等,絕不能因私廢公。

張長生靜靜侍立,沒有多言。他知道,此刻任何勸說都顯得多餘,帝王心中自有權衡。

良久,永定帝深吸一口氣,那口氣息在寂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彷彿帶著千鈞重量。他緩緩抬起頭,眼中的怒火已被一種冰冷的決絕取代:“傳旨。”

“奴才在!”掌印太監連忙躬身上前。

“周才人周氏,私通亂黨,意圖謀害朝廷重臣,罪證確鑿,罪無可赦!”永定帝的聲音低沉而沙啞,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念其曾侍奉朕左右,誕育公主,賜…三尺白綾,令其於冷萃宮自縊,留全屍,算是…夫妻一場,留她最後一分體面。”

“奴才遵旨!”掌印太監不敢抬頭,匆匆領旨而去。

殿內再次陷入沉默。永定帝看著崔子敬的頭顱,又看了看那份標註著八十一座“蛇巢”的地圖,眼神越來越銳利:“明家與崔子敬勾結,證據確鑿,亦不可赦!傳旨,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徹查明家及其黨羽,凡牽涉其中者,一律嚴懲,絕不姑息!”

“陛下聖明!”張長生躬身道。

“還有這八十一座‘蛇巢’。”永定帝指著地圖,語氣凝重,“此事關乎龍脈安危,關乎國本!張監事,你熟悉其中關節,朕命你牽頭,協調欽天監、錦衣衛、五軍都督府,調動一切可用之力,務必將這些邪陣一一拔除!所需人手、物資,皆可從優調撥!”

“臣遵旨!”張長生鄭重領命,“臣定當竭盡所能,肅清邪祟,護大乾龍脈安穩!”

永定帝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你辦事,朕放心。另外,烏圖勒、法衍等北境重犯,交由三司嚴加審訊,務必撬出巫妖與佛土勾結的全部細節,尤其是他們在朝中的其他內應!”

“臣明白!”

諸事安排妥當,永定帝揮了揮手,示意張長生退下。張長生行禮告退,走出紫宸殿時,陽光正好透過雕花窗欞灑進來,在金磚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卻驅不散殿內那股沉重的氣息。他知道,帝王的決斷背後,是無數次的權衡與掙扎,而這僅僅是開始,清除餘孽、拔除邪陣的路,還長得很。

三日後,早朝。

太和殿內,文武百官按品階分列兩側,氣氛莊嚴肅穆。當張長生將北境平叛、巫妖佛土勾結、崔子敬伏誅、周才人賜死、明家被查等一系列事情公之於眾,並呈上相關證據時,整個大殿瞬間炸開了鍋!

“什麼?!巫妖與佛土竟暗中勾結?!”

“八十一座邪陣?!這是要斷我大乾龍脈啊!”

“明家竟敢如此膽大包天,與亂黨勾結?!”

“周才人…唉,真是沒想到…”

驚呼聲、議論聲、倒吸冷氣聲此起彼伏,百官臉上寫滿了震驚、後怕與憤怒。他們從未想過,在這看似繁華穩定的大乾之下,竟隱藏著如此驚天的陰謀!若不是張長生及時察覺、果斷出手,恐怕大乾早已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肅靜!”永定帝沉聲喝道,威嚴的聲音瞬間壓下了所有喧囂。

大殿內立刻鴉雀無聲,百官齊齊躬身:“陛下息怒!”

永定帝目光掃過眾臣,語氣沉重:“諸位都聽到了,看到了。我大乾看似安穩,實則內憂外患並存!巫妖環伺,佛土野心勃勃,朝中還有人勾結外敵,圖謀不軌!若我們稍有懈怠,便是國破家亡的下場!”

他頓了頓,語氣陡然轉厲:“從今日起,凡牽涉巫妖、佛土勾結者,無論身份高低,一律按通敵叛國論處,誅九族!凡翫忽職守、包庇縱容者,同罪!”

“臣等遵旨!”百官齊聲應道,聲音中帶著前所未有的凝重。

永定帝滿意地點點頭,目光轉向張長生:“張監事,拔除邪陣之事,進展如何?”

“回陛下,”張長生出列奏道,“臣已與欽天監、錦衣衛等部門商議妥當,兵分八路,分別前往各地排查‘蛇巢’。目前已有三路傳來捷報,成功拔除五處邪陣,其餘各路也在按計劃推進,預計三個月內可完成全部清理。”

“好!”永定帝撫掌讚道,“張監事辦事效率,果然名不虛傳!”他環視眾臣,朗聲道,“諸位當以張監事為楷模,各司其職,同心協力,共護我大乾江山!”

“臣等遵旨!”

朝會結束後,百官懷著複雜的心情退出太和殿,一路上議論紛紛,皆是對此次事件的後怕與對未來的期許。經此一事,朝堂風氣為之一振,官員們皆不敢懈怠,朝政也因此清明瞭許多。

張長生正準備離開,卻被永定帝叫住:“張監事,隨朕來御書房一趟。”

“是。”

御書房內,龍涎香嫋嫋。永定帝坐在窗邊的軟榻上,示意張長生坐下,親自為他倒了一杯茶:“此次北境之行,辛苦你了。”

“為陛下分憂,為大乾效力,是臣的本分,不敢言苦。”張長生躬身接過茶杯。

永定帝笑了笑,眼中帶著幾分讚許:“你啊,總是這麼謙虛。說起來,自你入仕以來,破八方樓,鬥法大會揚我國威,北境平叛揭露陰謀,樁樁件件,皆是大功。說你是我大乾的棟樑,一點不為過。”

“陛下謬讚。”

“朕問你,”永定帝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溫和了幾分,“拔除邪陣之事結束後,你有什麼打算?”

張長生放下茶杯,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陛下,臣有一事,一直記掛在心。”

“哦?說來聽聽。”

張長生緩緩說道,“臣發現,我大乾疆域遼闊,百姓眾多,但識字者寥寥無幾,更遑論知曉禮義廉恥、經世濟民之道。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若百姓愚昧無知,易受蠱惑,即便拔除了邪陣,清除了內奸,也難保未來不會再有亂黨滋生。”

他頓了頓,語氣愈發懇切:“因此,臣想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辦學,設立官辦學堂,聘請有識之士任教,讓尋常百姓家的孩童也能免費入學,識文斷字,知曉道理。此舉雖不能立竿見影,卻能潛移默化地提升民智,穩固國本,為我大乾培養更多可用之才。”

永定帝靜靜地聽著,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是深深的思索。他看著張長生眼中那真摯的光芒,心中微動。這個年輕人,不僅有勇有謀,能平定叛亂,更有如此長遠的眼光,心繫民生,實屬難得。

“推廣辦學,提升民智…”永定帝喃喃自語,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這確實是利國利民的長遠之計。只是,此事耗費巨大,牽涉甚廣,推行起來恐怕阻力不小。”

“臣明白。”張長生點頭,“但此事關乎大乾長遠發展,縱有千難萬險,也值得一試。臣願牽頭此事,從京城開始試點,逐步向全國推廣。懇請陛下恩准!”

永定帝看著張長生堅定的眼神,沉默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期許的光芒:“好!朕準了!所需經費、師資、場地,你可直接向戶部、禮部申請,朕會親自督辦。朕也希望,在你的努力下,我大乾能真正做到文風鼎盛,民智開化,長治久安。”

“臣,定不辱使命!”張長生鄭重地躬身行禮。

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兩人身上,溫暖而明亮。御書房內,龍涎香與茶香交織,瀰漫著一種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拔除邪陣的硝煙尚未散盡,新的藍圖已在悄然繪製。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