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大王,王驥官復原職後沒多久,便有人上書彈劾,陛下雖未申飭,可有盛庸、平安兩人的先例在,王驥知道新朝沒自己的容身之地,已經打算辭官了。”
“盛庸、平安。。。。。。”
陡然聽到這兩個建文朝大將的名字後,朱高燧一時間有些恍惚,彷彿瞬間穿越了二十多年前,又回到了那個隨父親在軍中風餐露宿,全家隨時都被堂兄朱允炆弄死的歲月裡。
當年靖難之役時,永樂帝雖然總能在最後關頭獲勝,可在那幾年中也曾吃過不少敗仗。
便是在後世被懷疑為內鬼的李景隆,也曾大敗過燕軍,而在他下野後,帶兵與永樂帝對抗的,就變成了盛庸與平安等人。
也正因此,這倆人雖然最後都降了燕軍,可等永樂帝才登基的次年,也就是永樂元年之時,便開始不斷有奏章彈劾盛堅。
這位建文朝大將被彈劾之後先是辭官,可緊接著便又有第二撥奏章彈劾,並且彈劾之人還被升了官,於是第三撥彈劾緊隨而至。
此時盛堅已經知道永樂朝根本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於是很識趣地自盡了,永樂帝倒也沒為難他的家人,於是此事到此為止。
而平安因為身份特殊,其父親乃是太祖皇帝養子,因此並未在一開始就被針對,可他也只是多活了幾年而已。
六年後永樂帝再一次翻閱奏章時見到平安的名字,於是對左右說道:
“平保兒還在世嗎?”
保兒是平安的小名,此事“無意”間傳到了平安耳中,於是他也很識趣地自盡了。
前不久王驥拿到的便是這樣的劇本,朱高煦雖然並非自己親爹那樣的雄猜之主,手段也柔和一些,可自己人想要進步,那朝中的位置就必須空出來,所以他雖然沒給彈劾王驥的人升官,但也沒有對王驥進行安撫。
想到這裡,朱高燧已經拿定了主意,於是深吸一口氣後沉聲道:
“既如此,那便以成國公為主將,馬繁、王驥為輔,只等湊足大軍便即刻南下!”
“大王英明!”
見朱高遂拿定主意,暖閣內的眾人紛紛抱拳下拜,尤其是馬繁,臉上更是流露出明顯的興奮之情。
雖說大軍主將是朱勇,但這只是借他,或者說老成國公的威望罷了,實際上大軍的掌控者還是王驥與馬繁。
與此同時,成國公府的門口,朱家的管家,靖難之役前就作為親兵追隨老成國公朱然的老人聞遠處有馬蹄聲來,心知這是朱勇回來了,於是當即上前迎接。
“公爺!”
“王叔不必多禮。”
朱勇遠遠見得管家相迎,待雙方接近後立刻下馬,等一邊的馬童上前後先是把韁繩交給對面,旋即上前說道:
“進去說話。”
“是。”
不多時,等朱勇與管家進門支開其他僕人後走了一段路,見四下無人,他便馬上低聲問道:
“那女人如何了?”
“啟稟公爺,母子平安。”
“那就好!”
朱勇聞言頓時面露笑容,但語氣依舊小心道:
“等另外兩個女人生了,這回請來的郎中和穩婆千萬莫讓她們走了,若是不聽話,便送他們下去。”
“是。”
管家王叔是看著朱勇長大的,此時他見對方全然不似過去般不穩重,心中頓時連連點頭,開口道:
“此番救了定遠侯的小妾和長子,再等定遠侯夫人與另一位唐夫人也誕下子嗣,便是與郯國公、齊國公也交了好,便是日後趙王要對付他們,咱們也沒洩露出訊息。
如今定遠侯與英國公還在交趾平叛,也不知何時才能歸來。”
“周光美已經回來了,現在正帶著兵從河間殺過來。”
管家話音剛落,朱勇便面色平靜地說出了一段令他面色大變的話來:
“數日前他突然隻身而返,在得知趙王政變的訊息後第一時間就弄死了河間衛指揮使,隨後裹挾了另外兩衛起兵,河間三衛的鎮守都督孫勝如今也與他合兵一處了。”
“這。。。。。。”
年逾六十的管家瞠目結舌,下巴上半長不長的白鬚都在不住顫動著,顯然是心中極其震驚。
“公爺。”
可這老人到底是從靖難之役這屍山骨海中殺出來的,短暫地驚駭後,他立刻抓住其中要點說道:
“京中局勢尚未穩定,定遠侯這一起兵更是輕易難以平息,您得早做打算!”
“我知道。”
朱勇心中有數,轉頭看了一眼乾清宮的方向說道:
“趙王的手下難以服眾,說不得我還有再次領兵的機會,周光美這小子,嘿。”
“公爺打算怎麼辦,是幫趙王,還是?”
“我自有打算,王叔先去見一見那小子的家眷,問問可有什麼需要的,暫時莫要怠慢。”
朱勇沒直接回答管家的問題,等對方走後,身處一處僻靜小院的他隨意尋了處還算乾淨的石凳坐下,仰天看去,只見一輪將落的紅日正把光往自己眼睛裡塞。
“完了,金都督,咱們還是跑吧!”
耳邊似乎傳來了一陣朱勇非常熟悉的聲音,那日景州城破的場景頓時再次浮現在了他的腦海。
城牆之上,當那帶著夜叉面具的身影探出腦袋時,被金順好不容易才勸出來準備指揮守軍的朱勇徹底崩潰了。
而等到事後得知,周光美根本就沒有參加那日的攻城戰時,他的心中更是平添了幾分羞惱。
自己居然被一個假的周光美嚇得棄城而逃!
去年被朱瞻基削去爵位後在家中面壁思過時,朱勇每每想起那天的經歷,都恨不得乾脆拔劍自刎!
可惜。。。。。。他不敢,唯有一雙粗大的拳頭捏得緊緊的。
“呼——”
長處一口氣後,朱勇鬆開拳頭起身,最後看了一眼天邊只剩半個的紅色圓餅後便頭也不回地往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