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雄十六國

第516章 兵向參合陂

支曇猛合掌低聲誦唸佛號,眉宇間濃濃憂愁,如這陡寒的天氣一般融化不開。

散騎常侍高湖嘆口氣,他知道以陛下的性格,說不出“悔不聽法師之言”一類的話。

更何況牛川陷落,燕軍可以說再無退路可走。

只有奪回牛川,開啟於延水河谷通道,才有希望挽回局面。

高湖倒是不擔心燕軍無功而返,以眼下局面,皇帝陛下能率軍平安返回中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他擔心的是,燕軍還將面臨更為慘重的失敗。

西燕主慕容永從河內出兵掠擊汲郡,兵逼鄴城,這是牛川陷落前,隨最後一批軍需糧草送來的訊息。

這可不是周軍故意散播的流言,而是范陽王慕容德的密報。

太子慕容寶親率三萬兵南下趕赴鄴城,防備慕容永進一步攻取河北腹地。

燕軍滯留代北數月,從開春到入冬,慕容永再蠢也知道魏燕聯軍戰事不利,趁機大舉出兵攻伐河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高湖心中苦笑,這就叫禍不單行。

沉重的軍需壓力已經讓大燕朝廷苦不堪言,今年入冬必定會爆發饑荒,到時候又是一場流民起義。

偏偏西燕趁虛而入,老皇帝慕容垂還率領主力大軍滯留代北。

一旦燕軍再遇重大挫敗,後果不堪設想。

支曇猛帶著幾名沙彌先行趕往軍中匯合,高湖猶豫了下,沒有第一時間跟上。

他喚來一名僕從,袖中抖落一枚蠟丸,“速至武周城,尋周軍將校獻上此丸,就說渤海高氏敬啟大周陛下!”

心腹僕從會意領命,收好蠟丸趁著大軍拔營混亂之際悄然而去。

高湖目送他走遠,心裡長舒了口氣。

“梁周代秦而立,我父為苻秦守節而亡,如今率領渤海高氏重歸大周,也算秉承父親遺願.....”

高湖在心裡如此安慰自己......

~~~

盛樂城,魏王宮內,陣陣慘叫聲令人毛骨悚然。

從牛川慘敗逃回的陳留公拓拔虔,赤身綁縛在一根木樁上。

拓跋珪親自執鞭,已經抽打了數十鞭子,打得拓拔虔幾乎成了個血人。

拓跋珪氣喘吁吁,打得手臂痠軟,招手喚來常山王拓拔遵,把血淋淋沾著血肉人皮的鞭子扔給他。

拓拔遵拎著鞭子左右為難,拓拔虔已經是奄奄一息,再打的話恐怕要喪命。

可若是下不去手,暴怒的拓跋珪恐怕要把他也綁上木樁。

正糾結時,太后賀蘭氏懷抱魏太子拓跋紹趕到,大聲呵斥拓拔遵,令他扔下手中鞭子退到一旁。

拓拔遵佯裝惶恐,實則心裡暗暗欣喜,扔下鞭子叩首之後一溜煙地跑了。

拓跋珪見母親趕到,稍稍收斂怒火,瞥了眼血肉模糊的拓拔虔,命人將他抬下去醫治。

直到這會兒,燕鳳、張袞、長孫嵩、叔孫普洛一眾臣僚才鬆了口氣。

若真打死了拓拔虔,一定會引得宗室諸多王公不滿。

拓拔虔的老岳父,八大姓之一的伊婁部酋伊婁閼關必定非常惱火。

拓拔虔作為宗室大將,除非犯下造反謀逆之大罪,否則殺了他只會動搖拓跋氏的統治根基。

可盛怒之下的拓跋珪殺心極重,無人膽敢勸說。

就連深受拓跋珪敬重的右僕射燕鳳也不敢。

拓跋珪本想從賀蘭氏手裡接過兒子拓跋紹抱一抱,不想才剛走到身旁,不到兩歲的拓跋紹哇哇大哭起來,對父親顯然非常抗拒懼怕。

拓跋珪悻悻縮回手,孩童哭鬧聲更讓他心情煩躁,同賀蘭氏說不上兩句話,就找藉口帶著臣僚閉門議事去了。

“燕軍已從善無城拔營,孤欲親統六萬大軍即刻趕赴參合陂,與燕軍會師後共同討伐牛川!

年底之前,一定要奪回牛川!”

拓跋珪高坐殿上,掃視一眾臣僚說道。

殿內鴉雀無聲,無人作出應答。

拓跋珪愈發惱火,陰沉臉色掃視一圈後,目光落在燕鳳身上,“右僕射是何意見?”

燕鳳揖禮道:“大王,伐周時機已失,周軍連場大勝,士氣如虹,更添劉亢埿、劉衛辰、沒奕於、賀蘭染干四大逆臣率領諸多雜胡部族相助,其勢已不可擋!

臣以為,為今之計,唯有大王率領部民遠徙,越過陰山向石門水一帶撤離,以避周軍鋒芒!

大王若欲會師燕軍重奪牛川,可遣宗室大將領軍,不必親身犯險!”

拓跋珪黑著臉,燕鳳的話顯然不是他想聽到的。

“周軍有滅亡我大魏之心,孤豈能在決戰之際遷徙部民躲至陰山以北?

周軍雖有幾場小勝,卻還不足以動搖魏燕聯軍之勢!

何況若是孤遷徙部民遠走避戰,慕容垂率領的數萬燕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說不定會倒戈一擊反攻盛樂!

周軍尚未退卻,若魏燕聯盟瓦解,對於大魏而言才是內外交困之險境!

遷徙避戰一說不必再議,孤絕不會同意!”

拓跋珪冷冷說道,語氣不容置疑。

燕鳳沉默了,拱拱手沒有再說話。

一眾臣僚皆是面色凝重,默不吭聲。

燕軍作為盟友,此刻已經成為魏國的一大負擔。

牛川陷落,燕軍失去軍需補給,唯有依靠從盛樂轉運接濟。

如果拓跋珪在這個時候遷徙部民遠走陰山以北,一定會讓慕容垂和燕軍認為魏國背棄盟友。

為了活命,燕軍只怕會掉頭反攻盛樂,沿途劫掠魏國部族。

那樣一來,魏燕聯盟之勢瞬間瓦解,周國強敵未退,又和燕軍敵對,大魏只怕真的就危險了。

梁廣勢大,慕容垂同樣不好惹,拋棄盟友的後果,魏國萬萬承受不起。

所以,不管情不情願,拓跋珪只有硬著頭皮接濟燕軍,會師以後共同討伐牛川。

如果能順利奪回牛川自然最好,燕軍恢復於延水河谷通道,是走是留都能從容決定。

魏軍據守牛川,還能對代北保持一定影響力。

燕鳳自然看得出其中利弊,所以拓跋珪果斷拒絕他的提議後,他也就沒有再堅持。

至於派遣宗室大將前往會師,剛剛吃過陳留公拓拔虔的虧,拓跋珪更是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

當即,拓跋珪令拓拔遵為前部都督,率輕騎一萬趕赴參合陂,自己統領後軍隨後趕到.....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