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解救蔡文姬開始

第34章 在下禰衡!(192年,七月)

到了上艾後,張燕便按照當初承諾的那般,將土地論功分給百姓們,勸課農桑。

常山國荒廢的不少土地在此刻便有了人開始耕種,張燕開始以為這就是系統的那個屯田任務,但事實並未如張燕所願,任務依舊顯示的是【未完成】。

不僅如此,這幾個新發布的系統任務連個詳情都沒給張燕,一時之間張燕竟然一點頭緒都沒有,只能暫且將其他系統任務擱置,先專注於練兵。

常山國與冀州牧袁紹和奮武將軍公孫瓚的地盤接壤,張燕雖然有七萬步兵,但其中又有四萬人是剛剛投軍的百姓,還需要操練以及給他們製作武器和盔甲。

好在都鄉和房子附近有鐵礦,張燕又讓工匠們加快打造速度,在過個幾月這些新兵就能有趁手的武器了。

這練兵的任務只能交給孫輕、杜長和王當三人,張燕則是負責訓練三千名騎兵的這件事情。

張燕的四萬黑山軍們平時習慣了在山間遊走,冷不丁讓他們騎個馬竟然許多人都不習慣。

而新投軍的百姓們雖然沒受過什麼訓練,但是河東郡地處邊境,在此居住的百姓們或多或少都會些馬術。

張燕便從黑山軍和百姓中挑出兩千七百人,親自訓練他們的馬術和槍術。

董白則是在負責常山國上下的財政問題,令張燕驚訝的是,董白確實在處理財政問題上很是得心應手。

一直以來緊巴巴的錢財問題在董白一接手後甚至還有了不少剩餘,也打通了幾條貿易路線,原本相對閉塞的常山國也有了快速獲得訊息的渠道。

而蔡琰則是擔起了常山國的一切政務問題,蔡琰博覽群書,有見識,能明察秋毫,賞罰分明,將常山國內原本幾乎廢置的“漢律”再次撿了起來,境內因此逐漸變得安定。

而在張燕的休息時間,蔡琰便會找來教張燕讀書寫字,背誦詩文。

每當張燕抱怨讀書寫字太累的時候,蔡琰便會以:“我父曾是世間大儒,學富五車,妾身也將父親留下的書卷熟讀……”

“良人雖然善戰,但文才也不能落下,這樣才能變得能文能武,成為一代“聖君”呀!”的話來勸張燕繼續練字。

……

就這樣過了一月,

“良人,你又背錯了,應該是“勝負之徵,精神先見,明將察之,其效在人”不是其人在效。”

“良人身為威風堂堂的中郎將,黑山軍上下都信服的大帥,怎麼能連《六韜》這種兵書都不好好背呢?”

蔡琰嘟著小嘴,一臉不悅的看著張燕說道。

“琰兒你這……這就背反了個字,還要打我手板嘛……”

張燕一臉嬉笑的看著齜著小牙,拿著一根竹竿的蔡琰問道。

“哼!把手給我!”蔡琰秀眉一立,將張燕的手抓緊,隨即將竹竿用力往下一揮。

但張燕只覺得自己的手掌上多了個軟軟的小臉蛋,並沒有感到一絲疼痛。

原來是蔡琰的臉蛋壓在了張燕的手掌上,她的竹竿空揮了一下,又被蔡琰握在了手中。

“良人……那些兵書你需要都背會才能知道打好仗,這樣才能一統天下,還有史書,只有以史為鑑才能吸取教訓,不犯前人的錯誤啊……”

蔡琰側著頭,一臉委屈的看著張燕,兩眼淚汪汪的問道:“難道讀書沒有意思嗎,良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