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武則天

第94章 這活我專業啊

劉納言笑道:“伯規,放心吧,大王分得清輕重!”

李善滿臉鬱悶:“我最擔心的,就是大王成了門閥公敵,那該如何是好?”

劉納言搖搖頭道:“這個天下姓李,大王只要不謀反,任何事都不需要擔心!”

看著李賢回來,李善如喪考妣:“大王,您把天捅成窟窿了,這該如何是好?”

李賢淡淡一笑,不以為然地道:“伯規你想多了,稅改、軍改、鑄錢三事,你覺得有幾件事會輪到本王頭上?”

“啊……”

李善驚訝地望著李賢道:“大王的意思是……”

劉納似乎恍然大悟:“陛下會過來摘桃子?”

“這是自然的,你們也不想想,這道新政一旦成功,莫說太子之位,就算那個位置也是鐵打的!”

李賢淡淡地道:“此事怎麼可能落到本王頭上!”

其實獻策之前,李賢就想清楚了,如果自己年長几歲,哪怕剛剛加冠,當然如果歷史不變的話,等自己加冠,太子李弘也該死了。

那個時候,此事肯定會讓李賢督辦,現在李治有極大的機率會讓李弘這個太子掛名,宰輔重臣督辦,一旦成功,這是李弘的功勞。

如果失敗,那就是宰輔執行不力,無論如何都牽連不到李弘的頭上。

李善鬆了口氣道:“如果只是建言獻策,事情大可挽回!”

李賢沉吟道:“如果本王所料不差的話,戴相或姜相會有一人督辦此事,大機率是姜相!”

李治最擔心的是門下省,現如今姜恪當了兩年多左相,差不多該換位置了,這個位置太重要的一個位置,一般很少超過三年,歷史上大非川之敗,怎麼也輪不到左相出鎮涼州,偏偏姜恪從左相的位置上,直接前往涼州出鎮涼州道行軍大總管,以伐吐蕃,一直到去世。

姜恪死於任上,這說明姜恪其實已經得不到李治的信任了,要麼因為姜恪投靠了武則天,要麼就是他得罪了李治。

李賢的新政改革,分別從稅制、軍事以及鑄錢這個方面著手,稅改是最得罪人的活,非姜恪莫屬。

李善道:“大王,您此舉豈不是為他人作嫁衣?”

“這也不算是為他人作嫁衣!”

李賢淡淡地道:“本王從來不在意什麼功勞恩賞,只要大唐得利,天下百姓得利,個人榮辱,又算得了什麼?”

楊盈秀在書房的屏風後面,望著李賢,目光裡充滿了敬佩之色。

李賢道:“稅改不會放任本王施為,無論是軍改和鑄錢,總會交給本王一項!”

就在這時,郭懷亮來到門口,輕聲道:“大王,宮裡來人了!”

李賢來到院中,一個黃門滿嘴堆笑道:“傳陛下口諭,詔雍王進宮見駕!”

李賢急忙躬身:“臣奉詔……”

楊盈秀也不等李賢說話,他趨前幾步,順手塞了一條金刀子在那黃門手中。

那黃門急忙攏在袖子裡,眼睛笑得眯縫起來:“奴婢愧不敢當,陛下心中掛念大王,知道大王前幾日歇息得晚,特意備下了一些冬日暖身的茶飲……”

李賢來到甘露殿的時候,李治正坐在一個小火爐前,親手煮著茶。

“阿爹!”

李治望著李賢,緩緩開口:“六郎,阿爹,愧對你!”

李賢此時心如明鏡,自然猜測到了李治所想,無非是李賢的稅制改革,以及軍事改革,鑄錢雖然有利可圖,可這是明面上的利,為國庫鑄造,那就不是好活了,就像後世的造幣廠,乾的是苦力活。

李治端著一杯茶,遞給李賢。

李治微微有些心虛地道:“阿爹想晉升你為尚書左僕射,奈何,中書省不肯草詔,左相也表示強烈反對!”

李賢遲疑了一下道:“臣才學淺薄……”

“客氣的話不說了,朕虧待你了!”

李治拍了拍李賢的肩膀道:“阿爹已經下詔,在隴右十九郡,試行新政,進入稅改!為了避免掣肘,朕直接下詔門下省施行此法,太子和左相總負其責……仁貴負責軍改,為了免生事端,此二事你還是迴避了吧,阿爹不會虧待你,鑄幣局,你來管,但是朕要你至少要鑄兩百萬貫!”

李賢微微一愣:“才兩百萬貫嗎?”

這活李賢其實是專業的,他可是礦大本套連讀,雖然幹了幾年機關辦公室副主任,可事實上,李賢是冶金工程專業的,雖然專業是鍊鋼,可對於提煉銅,並不陌生。

制約大唐鑄幣困難的真正原因,就是銅礦少,也有生產力低下的原因,現在阿爾泰山那裡有大銅礦,只要改善冶煉技術,就可以大量生產黃銅,有了足夠的銅,鑄造錢幣很難嗎?

其實對於李賢這樣專業的人士來說,大唐的鑄幣方式太原始,生產效率太低下,完全可以把煤炭提煉成焦炭,以焦炭鍊銅。

李治微微一愣,大唐最多的時候,一年十六個爐子全開,不過是鑄造八十餘萬貫銅錢,這個數量已經不少了,現在讓李賢掌管鑄幣局,提高兩倍多的產量,這本來就是想讓李賢求情,他再降低產量。

可是李治也沒有想到,李賢居然還嫌兩百萬貫少。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