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武則天

第95章 頗有明主氣象

李治的臉色僵住,抬起頭,望著李賢,他不相信李賢可以一年鑄造二百萬貫錢,鑄錢並不是一般的工程,增加人手就行。

鑄造錢的難題有很多,制約著鑄錢除了銅料以外,還包括塑模、翻範、合範等,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術和精細的操作,熔鍊、澆鑄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合適的溫度和時間,以確保銅錢的成分穩定、質地均勻,而古代的生產工藝相對落後,往往難以達到這一要求,一般工匠根本就不會,想學的話,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學會的,至少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

可李賢有幾年時間嗎?要知道,全大唐會鑄錢的工匠,幾乎都在將作監,雖然說世族門閥也圈養著一些會鑄造銅器的工匠,可是合適的工匠不會超過三千人,而且這三千名工匠還有其他工作要做,不可能把這些人全部給李賢。

李治認真地道:“此事可開不得玩笑!”

“我沒有開玩笑!”

“一旦成功,朕自然記得你的建策之功!”

李治的兩隻手在抖動,他真希望李賢可以成功,因為錢幣不足的問題,早在大唐之國之初就存在了,李世民當上皇帝以後,就寄託房玄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可問題是房玄齡精通的是權術和陰謀,並不懂技術,所以這個事情沒有遲遲沒有解決。

李治突然開口問道:“六郎,你究竟為何要製造兩百萬貫錢?”

李賢一愣道:“阿爹這話,卻是問得古怪!”

李治望著李賢的眼睛:“你不只是為了當太子,對不對?”

李賢搖了搖頭道:“太子有什麼好當的?阿爹當過太子,也當了皇帝,我問阿爹,你開心嗎?”

李治微微一愣:“不開心!”

“阿爹最開心的日子,應該是當初當晉王的時候吧?”

李賢接著道:“我向阿爹獻稅改、軍改以及鑄錢三事,以得罪天下世族門閥,就是為了不當太子,省得太子疑神疑鬼。”

李治道:“阿爹也沒想讓你當太子啊?”

“阿爹沒想讓我當太子,可五兄不相信啊?”

李賢苦笑道:“阿爹,不是我向你告狀,這段時間,太子可沒少折騰我,我不想當太子,太子誰想當誰當!我就想當一個閒散王爺……”

“六郎,你想當閒散王爺,何必做這件事呢?”

李治此時也沒有想通李賢的底氣在哪裡。

“現在大唐每年可以鑄造八十萬貫,隨便找一個侍郎或侍卿,負責此事,提高到每年一百萬貫又有何難?”

“那你為何不這麼做呢?”

李賢道:“因為此事太過簡單了!”

李治難以置信地望著李賢道:“太過簡單?”

李賢點點頭道:“若想鑄造兩百萬貫錢,此事確實不難,不過,在長安鑄造兩百萬貫錢卻非常困難!”

李治道:“因為長安沒銅?”

“不僅沒銅,也沒有炭!”

李賢道:“阿爹想想,鑄造一萬貫錢,就需要九萬斤銅,光運輸這些銅料,就需要一百多車,若是熔鍊這些九萬斤銅,需要多少炭?兒臣粗略估計,至少需要,煉一萬斤銅,需要十萬斤炭,需要用六百斤軟木,或四百斤硬木,才能出一百斤炭!”

李賢頓了頓道:“這樣算下來,在長安鑄兩百萬貫銅錢,需要至少一千八百萬斤銅,至少一萬萬八千萬斤炭,更需要七萬萬八千萬斤木頭,阿爹,想過這些木頭、木炭、銅有多少東西嗎?”

李治搖搖頭:“朕還真不知道!”

“堆在一起,可以成為一座小山!”

李治這才想起,原來大唐每年鑄造一直都是三十多萬貫,直到把鑄錢爐送給弘農楊氏一座,錢的產能才超出五十萬貫,後來提到了六七十萬貫,提高的部分,大部分都是楊氏提供的。

原來根在這裡。

桃林縣是弘農楊氏的大本營,可這座不起眼的縣城不僅有銅,還有黃金,不過,正是因為大唐需要銅錢,弘農楊氏幫助李唐鑄錢,原本函谷關天險,是因為兩邊都是桑稠塬,經過過度砍伐,昔日野生的桑樹沒了,函谷關天險也不復存了。

李治望著李賢道:“你想在哪裡鑄錢?”

李賢道:“安西庭州!”

“庭州?”

李治臉色凝重起來:“為何要在庭州?”

“因為阿爾泰山銅礦屬於庭州管轄,那裡不僅有炭,還有銅,可以一併解決運輸困難的問題!”

李治搖搖頭道:“你想得太簡單了,那裡土地貧瘠,可沒有糧食……”

“用啊!”

李賢淡淡的笑道:“朝廷可以透過軍改,獲得十五萬大軍,攻打吐蕃足夠了,只要大軍一路攻打到庭州境內,繼續沿天山南路,橫掃而去,把吐蕃勢力驅逐安西,俘虜的吐蕃人也不要殺,全部留給我去挖礦!我利用吐蕃人俘虜在阿爾泰那裡挖礦,提煉成銅料,順便鑄成銅錢,等大軍回師,讓大軍押送銅錢回長安,這樣一來,豈不是一舉兩得?”

李治似乎明白了李賢的用意:“你的意思是,額外鑄造兩百萬錢?”

“沒錯!”

李賢真正的用意,其實是不肯在長安做官,也不想成為李治和武則天兩公婆的棋子,如果李賢不獻稅改制度,李治絕對不會讓李賢碰軍權,這是前車之鑑,可問題是,李賢自斷後路,成為世族門閥的公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