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不想承認,但是柳月兒說的事實,他想反駁也沒有辦法反駁。
只見是一個約四五歲大的男孩哭了起來,孩子的母親怎麼安撫都沒有用,看來似乎是有些餓了。
李賢看著這一幕,沒有猶豫,他從自己的馬車上,掏出了攜帶作為乾糧,就是用白麵做成的胡餅,這種胡餅,類似於死麵燒餅,與潼關肉夾饃略有不同,上面帶著芝麻。
柳月兒道:“公子不可……”
李賢沒有理會柳月兒,而是走向孩子。
看著李賢遞過來的胡餅,孩子沒有敢接,而是望著自己的母親。
孩子的母親滿懷戒意地看了看李賢,李賢乘坐著馬車,身邊前後都是持著刀劍的扈從,哪怕是扈從,穿著也從他們村裡的土財主還好。
孩子望著那張胡餅,眼淚不住地往下流,孩子的母親躊躇半晌,還是接了過來,把胡餅子遞給了娃娃。
隨後,孩子的母親從懷裡掏出七八枚銅錢。
李賢笑道:“不要錢!”
“公子公侯萬代!”
孩子的母親朝著李賢福了一福。
就在這時,無數災民,特別是抱著孩子的災民,如同潮水一般湧向李賢。周圍的難民們都聚集了上來,他們一個個眼睛赤紅,死死盯著李賢。
“公子行行好,給孩子點吃的吧!”
“公子大恩大德,來世做牛做馬!”
“公子,發發慈悲吧!”
郭懷亮如臨大敵,率領眾侍衛死死地擋住這些災民。眼看著災民繼續往前擁擠,郭懷亮揚起橫刀,恐嚇道:“膽敢上前,格殺勿論!”
這些百姓看著眾侍衛亮起刀,這才感覺到害怕,他們慢慢後退,開始沮喪,絕望,如同木偶一樣,向著長安的方向挪動的腳步。
看著這一幕,李賢感覺非常不是滋味。
這還是大唐嗎?
這個天下怎麼了?
柳月兒道:“大王……大王!”
李賢坐向馬車,一言不發。
他甚至不忍心看官道上的流民,然而問題是,沒有多久,就讓李賢看到了他這輩子顛覆三觀的事情,讓他這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靈魂,有驚心動魄之感。
在此之前,李賢所想的所做的大多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在這個時代立足,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能夠為這個時代做些什麼,也沒有想過為那些飽受苦難的老百姓去做些什麼。
哪怕明明知道江淮洪水氾濫,百萬百姓受災,可是,直到現在,從這一刻開始,李賢的內心開始發生了變化,他開始痛恨自己的無能和無力,他開始為著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做準備。
因為他看到了官道河溝邊,有七八名男女老少,圍坐在一堆篝火前,用樹枝搭成了三腳架,正在燒烤著一隻類似於猴子一樣的東西。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焦臭的味道。
李賢當時就吐了。
他不相信,那是一隻猴子,猴子雖然像人,但與人最大的不同,不是因為沒有毛髮,而是人沒有尾巴,那個類似於猴子的東西,也沒有尾巴。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每當災荒年月,史書最常見的記載:“餓殍千里,易子而食!”
李賢現在有一個衝動,想把這幾個人全殺了。
郭懷亮也看清了這幾個人的所作所為,他也氣得咬牙切齒。
李賢沒有資格去結束這幾個人的命,他們其實都是無辜的,關中大旱,這些災民都是辛勤的老百姓,他們幹得比牛都多,吃得比豬還差,偏偏那些公子王孫錦衣玉食,山珍海味。
來到石橋驛站的時候,李賢坐在上房裡,一言不發,他心裡堵得難受,哪怕兩世為人,他也非常愛這個國家。
可問題是,他貴為親王,面對整個關中受災,他也無能為力。
李賢知道歷史,李治當了三十四年皇帝,其中就有十一年五個月是住在洛陽,其中史書有三次明確提到是因為長安缺糧遷到洛陽“就食”。
而唐高宗李治去世後,隨後掌權的武則天二十二年間更是有十九年住在洛陽,其主要也是因為洛陽更加靠近江淮地區等糧食主產地,沒有漕運之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