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武則天

第42章 末將不慎中伏

“翊麾,請看!”

韋高傑拿著一支沒有尾羽的木製箭桿,遞給了郭懷亮。

郭懷亮原本是沛王府帳內府司戈,是從八品下的禦侮副尉因為賀蘭敏之的事件,提拔成了翊麾校尉,翊麾校尉是從七品上,也就是說,郭懷亮短三個月內官升四級。

郭懷亮接過木箭,沉吟不語:“找到活著的兄弟嗎?”

韋高傑搖搖頭道:“沒有,共計八百九十三名兄弟,無人生還!不過這群兄弟都是好樣的,吐蕃人死了不下八千……”

“梁大將軍死得真冤!”

郭懷亮看著梁廷方屍體,長長嘆了口氣。

以郭懷亮的經驗,很容易判斷出,梁廷方所部是從堅固的大營中出發,離開大營不到六十里就遇到了大量的吐蕃軍隊。

要知道,梁廷方是初唐悍將之一,原為梁師都的部曲,是郭懷亮的祖父是同一時期的將領。年輕時期的梁廷方勇猛過人,但不及尉遲敬德,又非李世民的嫡系出身,一直沒有受到重用,倒也不是李世民有意壓他,只是當時大唐名將如雲。

直到貞觀二十二年,才官升至右武侯將軍(從三品),本來他在隨唐太宗第一次東征高句麗的時候大放異彩,只是風頭不及薛仁貴,隨著年邁,更不及薛仁貴,不過在李治時期,他多次出征,只是非常可惜,他一直都是配角。

跟著蘇定方討阿史那賀魯,跟著薛仁貴討高句麗,就連李績也退居二線,他是大唐唯一還在戰場上活躍的秦王府老將。卻落到如今的下場,不得不讓人惋惜。

韋高傑不解地道:“明明有堅固營壘不守,偏偏與吐蕃人野地浪戰……”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郭懷亮不知道的是,他口中所謂的無能之將,就是他的親二叔郭待封,三天之前,薛仁貴率領五萬唐軍突襲烏海城,吐蕃軍猝不及防,大敗,傷亡甚眾,損失牛羊萬餘頭。薛仁貴乘勝進佔烏海城,以待後援。

看到薛仁貴輕鬆取勝,郭待封坐不住了,他害怕薛仁貴把吐蕃人打跑了,自己撈不到戰功。

郭待封能如此想,其實也跟大唐的風氣有直接關係,薛仁貴是寒門出身,可郭待封則是武德年間的上柱國,陽翟公、左驍衛將軍、安西都護,可薛仁貴算什麼?他的父親薛軌只是襄城郡贊治。

這個贊治其實是小吏,連官都算不上,郭待封則是真正的大唐國公之子,名副其實的公子。

韋高傑道:“翊麾,咱們現在怎麼辦?”

“把這些糧草燒了!”

“燒了?”

韋高灰不解地望著郭懷亮:“為什麼燒了?”

郭懷亮道:“若非戰事危機,我大唐何時會丟棄將士們的遺骸?”

韋高傑疑惑地道:“可吐蕃人雖勝,卻也是慘重,要不然他們何不打掃戰場?”

“此地方圓一百五十里之內沒有人煙,打不打掃戰場,這些物資和兵刃,又跑不了,只怕用不了多久,吐蕃人就會回來!”

“可萬一……”

“沒有萬一,出了事本校尉擔著!”

郭懷亮隱隱有種不安的感覺:“速度要快,先燒掉糧草,有時間再給兄弟們收屍!”

郭懷亮等五十人迅速開始放火,現在是農曆八月,牧草開始微黃,好在這裡乾旱少雨,糧草燒起來並不費勁。

韋高傑嘆了口氣道:“最多一刻鐘,這些糧草就可以燒光!”

地面傳來輕微的震顫,

郭懷亮的眼神都透露出警醒的神色低聲道:“是吐蕃通頰馬軍(斥候騎兵)……”

吐蕃軍隊為分伍如、約如、葉如、如拉、蘇毗如共五如,如就是意為翼的意思,每個如,分為上下兩個約如兩部,共轄九至十一個千戶不等,號五如六十千戶。

其實如,就相當於大軍區,而且區別兵種,斥候騎兵通稱通頰部落,也稱通頰騎兵,贊普四戍衛部,則是中央禁軍。下馬五如桂射手,則是重灌步兵,五如桂射手,則是重灌騎兵、五茹近侍衛特是貴族僕侍衛等。

吐蕃雖然號稱五如六十千戶,一旦作戰時,每個貴族武士率領若干名從奴,類似於滿清的披甲戰奴,不記錄在資料中計程車兵。

一哨吐蕃通頰騎兵由遠及近,疾馳而來。

一陣悠長的號角聲自遠方傳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