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不得!”
論欽陵在最後一刻關頭,還是把拿著令箭的手,縮了回來。贊婆看著論欽陵的樣子,非常不滿,不過他卻沒有說出來,而是抓起一個酒囊,拔出塞子,仰頭就是一頓猛灌。
論欽陵拿起銀碗,倒了一杯酒,與贊婆隔空碰杯。
“幹!”
論欽陵淡淡地道:“我知道你非常不滿,輸了就是輸了,沒有理由,沒有藉口,兩軍交戰,情勢瞬息萬變,用情用勢,本就是用兵之道,薛仁貴贏了,我們輸了,所以薛仁貴比我們強,就是這麼回事!!”
贊婆喝著酒,心裡越來越不爽:“薛仁貴是外線作戰,我們是內線交兵,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這邊,贏了本不出奇,輸了才叫蹊蹺!”
“有件事,我也是非常不解!”
論欽陵苦笑道:“據我們的內線情報得知,薛仁貴此次出兵,長安那邊為其準備了五十餘萬石糧食,除了這五十萬石糧食,關中已經拿不出糧食,薛仁貴的糧草是哪裡來的?”
贊婆淡淡地道:“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大唐太大了,關中沒糧,可河西有糧,河東也有糧食,河北道、劍南道、嶺南道,哪裡調不到糧食?”
論欽陵陷入了沉默。
這一次吐蕃準備大非川之戰,其實並不像大唐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他們這是經過長達三年的時間謀劃,先是與西突厥殘部合作,後與南詔國合作,結成了一個由突厥、南詔國、吐蕃三國聯盟。
大非川之戰是吐蕃帝國的一場戰略豪賭,本來的決定地點並非選擇在大非川,而是在安西四鎮決戰。只是沒有想到在佔領攻佔了龜茲、焉耆、疏勒、于闐等安西四鎮,切斷了唐朝到西北一線以至中亞的交通。
大唐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派出奪回安西四鎮,而是以薛仁貴為行軍大總管,率領十數萬唐軍來到大非川,在得知薛仁貴來到大非川之時,論欽陵其實也剛剛抵達大非川,他是從最開始的預備戰場,也就是伊利河谷,匆忙趕到大非川。
結果,這場仗果然像最初預料的那樣,薛仁貴的出身,讓他不像李績那樣,敢斬殺不聽號令的將領,薛仁貴留下郭待封守輜重大營,他故意假裝不敵,引誘薛仁貴西進,郭待封見到薛仁貴輕鬆取勝,以為吐蕃大軍不堪一擊,果然抗命出擊。
薛仁貴的糧草以及輜重部隊被幾乎殲滅,吐蕃取得了第一階段戰敗的勝利,可以說這個時候,只差最後就把關中這最後一支軍隊消滅在大非川上。
在這個時候,第一個意外出現了,薛仁貴透過一場意外的暴雨,趁著吐蕃還沒有來得及合圍烏海城,逃到了大非嶺唐軍原大營中。
第二個意外就是雍王李賢居然率領涼州軍突襲烏海城,把吐蕃準備的給養給劫掠一空,更殘忍的是,李賢居然給吐蕃製造了八千多名殘疾。
這八千多名吐蕃人沒有被殺掉,而是被砍了大拇指,沒有大拇指,這些人挽不了弓,打不了仗,就成了廢物。
偏偏論欽陵還需要養著他們,第三個意外,那就是薛仁貴詐死,贊婆為了立功,為了表現自己,貿然向大非嶺唐軍大營發起全面突擊,結果卻被薛仁貴真正反殺,這場失敗,讓吐蕃大軍雪上加霜。
論欽陵苦笑道:“半個月前,薛仁貴還是必敗之局,在這等情勢下還能出奇兵逆風翻盤,讓我們吐蕃一夕數驚,這是薛仁貴的能耐,好本事!”
贊婆突然道:“有件事我非常不解!”
“什麼?”
贊婆道:“這個李家六郎,還是一個十五歲的娃娃,毛都沒有長全,他不在長安城裡享福,不遠千里來到大非川……”
論欽陵道:“你可以直說,什麼意思!”
贊婆道:“我的意思是,他又不是大唐太子,為什麼突然跳出來?”
論欽陵的大腦開始飛快運轉起來,一切想不通的事情,慢慢想通了。
意外和變數,都與李賢李六郎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
如果不是烏海被突襲,論欽陵不會率領六七萬騎兵前往烏海城救火,如果不是自己離開大非川,贊婆也不會輕敵中計。如果不是烏海城被襲擊,物資被劫,吐蕃軍隊也不至於窩在這裡。
贊婆坐在篝火邊,一邊吃著烤羊肉,一邊喝著酒,他心裡不痛快,不知不覺中,喝得有些大了。
論欽陵心中非常憤怒,可問題是,這一仗吐蕃失了先手,非常被動。在歷史上,論欽陵並不是因為大方,放掉了薛仁貴,主要吐蕃國力太弱,後勤補給跟不上了。
因為贊婆這一敗,對於吐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蘇毗部,原來承擔著大軍的重要補給,可問題是,這一敗,後果就顯現出來了。
作為遊牧民族,他們對力量有著明顯的感知,吐蕃雖然搶佔了安西四鎮,但是隻要在大非川戰敗,大唐隨時可以收回安西四鎮,重新成為西域的霸主。
在這種情況下,蘇毗部支援前線的給養,就越來越慢,不是這個部落頭人大病不起,就是那個頭人吃錯藥,險死還生。甚至還有頭人在觀看自己犛牛下崽兒,不慎被犛牛撞傷,生死不知……
論欽陵非常清楚,這些人都是找藉口,明明知道他們是說謊的,論欽陵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下來。
論欽陵暗暗下定決心,只要等蘇毗部的給養運上來,只要打敗薛仁貴,再跟這些首鼠兩端的賤貨算賬。
贊婆正在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聽到不遠論欽陵的私帳內傳來一聲嘩啦的聲音,這明顯就是摔打東西的聲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