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三日不見六郎讓本宮刮目相看
“至少,不能像在安西那樣,用一道命令、一片好心,就以為能解決問題。”
李賢苦笑道:“朕現在面對的不是一片無主的戈壁,而是一張由無數利益鏈條,無數盤根錯節的勢力,無數貪婪的觸手共同編織覆蓋整個中原大地的巨網!這張網,叫門閥政治,叫土地兼併,它根植於數百年的傳統,滲透在帝國的肌理深處,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缺乏足夠力量將其徹底打破,重塑規則之前,任何試圖直接觸碰土地核心的改革,都只會被這張巨網吞噬,最終反噬自身,讓情況變得更糟!”
風雪似乎小了些,但寒意更甚。
楊盈秀久久不語,她被李賢描繪的殘酷現實深深震撼。
她終於明白,為何李賢會對那份犁庭已畢,當斷其根的諫言如此冷淡,為何會選擇一條看似迂迴的經濟改革之路。
“所以……陛下選擇鹽務,選擇商賈!”
楊盈秀喃喃道,聲音有些沙啞:“是想……另闢蹊徑?避開那張巨網?”
“是繞過,也是滲透,更是積蓄力量!”
李賢眼中重新燃起銳利的光芒,他指著太極宮外被大雪覆蓋的層層殿宇:“土地是根,是命脈,但錢糧是血!是滋養這龐大帝國的命脈!門閥豪強能控制土地,是因為土地能產出糧食,能帶來財富和依附的人口。但如果……我們能找到新的、更強大的財富源泉呢?”
李賢心中其實有答案,那就是推行全國工業化,千百年來,國人都是守著十幾畝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的傳承下來,小農經濟早已深入國人的靈魂,讓他們去興辦工廠,確實有點為難。
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有觀念問題。
現代中國人口超過十四億了,一直在增長,耕地卻沒有增加一寸,反倒一直在減少,卻沒有出過亂子,靠的是什麼?
靠的就是世界工廠這四個字。那全國遍地開花的工廠為農民提供了除種田之外另一條致富的途徑,到工廠打工的收益是種田的十倍,依靠這份工資就能解決溫飽問題了。
如果還像過去那樣全靠農業撐著,依靠十八億畝耕地供養十三億人口,信不信馬上給你捅出天大的簍子來?
當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工業稅就完全代替了農業稅,農業稅也就可以取消了,甚至還可以反過來給農民一些補貼,對農民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
可問題是,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鹽利,若能真正收歸朝廷,充實國庫,朝廷就有了更強的財力去供養軍隊,去賑濟災民,去興修水利,去辦更多不依賴地方豪強的事情!飛錢若能成行,加速天下貨殖流通,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百業,便能催生出新的富庶階層——商賈!”
李賢接著道:“他們或許也追逐利益,但他們與土地的聯絡相對薄弱,他們的財富更容易被朝廷的金融手段影響和控制!他們是舊有格局中的變數!”
“充盈的國庫,高效的流通,新興的、與朝廷關係更緊密的商賈力量……這些,就是朕要積蓄的血,當朝廷的血足夠充盈,當新的力量格局開始形成,當我們掌握了更強大的經濟命脈,擁有了更廣泛的財源和更高效的組織動員能力,那時……”
李賢的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彷彿要穿透這厚重的雪幕:“才真正具備了去觸碰那張盤根錯節的巨網’,去斬斷那些貪婪的觸手,去為天下農夫真正爭得一片立錐之地的……底氣與力量!”
李賢看向楊盈秀,眼神複雜:“秀娘,這條路,比直接動土地更難,更漫長,更需耐心與智慧,甚至……需要暫時對某些不公視而不見,忍受世人的不解與非議。但這是唯一一條,能在不引發帝國劇烈動盪的前提下,真正動搖那千年積弊根基的道路!朕需要時間,需要空間,更需要……像你一樣理解其中艱難的人。”
楊盈秀望著李賢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堅毅又格外孤獨的側臉,心中翻江倒海。她終於徹底明白了丈夫的深意與苦衷。這不是怯懦,不是遺忘,而是一種更深沉、更清醒、也更痛苦的擔當!
楊盈秀反手緊緊握住李賢冰涼的手,彷彿要將自己的力量傳遞給他。她的聲音不再有疑惑,只有一種沉靜的堅定:“臣妾……明白了。陛下,這條路,臣妾陪您走。無論多長,多難。”
李賢感受到她掌心傳來的溫度,心中那因剖析殘酷現實而凝結的冰霜,似乎融化了一絲。他用力回握,低聲道:“好。”
風雪依舊,太極宮在雪夜中沉默矗立。簷下相擁的帝后身影,顯得渺小,卻又彷彿蘊含著某種足以撼動未來的力量。
他們談論的不是風花雪月,而是帝國的血脈與根基,是億萬生民的活路與希望,是一場註定漫長而艱險的無聲戰爭。
“陛下,夜深了,回殿吧。”
楊盈秀輕聲道。
李賢點點頭,最後望了一眼被大雪覆蓋的宮城。那純白的雪,掩蓋了無數的汙穢與不平,但也預示著一種覆蓋與重生的可能。
“走,回去。”
李賢攬住楊盈秀的肩膀,轉身走向甘露殿內溫暖的燈火:“裴延的條陳,還有幾處需要斟酌。這疏通血脈的第一步,必須走得穩,走得準。”
殿門在他們身後緩緩合上,將風雪隔絕在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