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景文加大學士,坐鎮四川,倪元璐鎮武昌,史可法鎮徐州,朱大典依舊主持運河,兼顧淮安。
待父皇南下,孫傳庭逐步收縮至湖廣,主要守湖南,護持南直隸。”
聽到盡棄北地,朱由檢張了張嘴,還是忍住了,靜靜地聽著好大兒的計劃。
“啟用錢謙益為南直隸巡撫,瞿式耜為應天府尹,張慎言、鄭三俊輔佐南都……”
聽著一連串的人名,朱由檢忍不住問道:“如此京師不但空虛,更無良臣,豈非自絕生路?”
“父親南下後,孩兒打算調吳三桂入京。”朱慈烺說道:“九邊如篩,一個山海關難有作為,固守京師便是。”
朱由檢剛要贊同,又聽到:“然而關寧軍已成軍閥,吳三桂是否願意回京,猶未可知。”
“若其不奉詔又當如何?”朱由檢急忙問道。
“所以要練兵。”朱慈烺說道:“爹先準備親征事吧,最起碼值錢的玩意要清點好。
孩兒專心練兵,尋常不來參加朝會,有事派人召喚即可。
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收拾河山當以十年計,爭霸天下當以百年算。
切勿急躁,切勿急躁,切勿急躁。”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三遍之後又三遍。
還要你教老子?
朱由檢臉上很不耐煩,卻取過紙筆認真記錄著。
有朝一日修朱慈烺實錄時,這些肯定能成為重要史料,如果朱由檢留下的話。
朱慈烺出宮,回到了信王府。
正在更換牌匾。
看東宮兩個字蒼勁有力,朱慈烺問道:“這誰寫的?”
原東宮總管太監薛德書回道:“皇爺欽賜,娘娘帶來的。”
“我娘來了?”朱慈烺大驚失色。
“怎麼,不能來?”
蘊含怒氣的聲音中,皇后周氏走了出來。
朱慈烺小跑過去,拉起周氏的胳膊甩著,說道:“娘,我餓了~”
周氏冷哼一聲,道:“翅膀硬了,出來獨居,還能沒飯吃?”
“父皇說要給我選婚,我想選婚要搬出來才好,所以先搬出來,剛打算吃完飯就去跟娘說的。”朱慈烺辯解。
周氏連忙問道:“你都十五了,確實該選婚,有沒有鐘意的女子?”
果然,婚事永遠是轉移父母注意力的最好方式。
於是,朱慈烺請周氏回去尋找人選。
搞定。
東宮文武過來見禮。
詹事府都是朝臣兼職,汪偉是第一個東宮屬臣,武將就沒有。
都是錦衣衛的大漢將軍,當個保鏢沒問題,上陣的話……朱慈烺不敢放他們上陣。
“本宮欲招募一千兵丁,諸卿以為如何?”朱慈烺問道。
“爺,就十萬兩……”方正化猶豫地說道。
“裝備火藥糧食又不要錢……”朱慈烺看向汪偉,問道:“如今京師糧價如何?”
汪偉回道:“谷麥四兩八錢一石,生民哀嚎,慘不忍睹。”
“哎,若是建虜截斷運河,必會再次漲價。”朱由檢嘆了口氣。
也只能嘆氣。
實力不允許。
“殿下,當振作。”汪偉勸道。
他是崇禎元年進士,輾轉多縣,十一年,崇禎帝以“國家多故,朝臣詞苑起家,儒緩不習吏事,無以理紛御變,改舊例,擇知推治行卓絕者入翰林”,擢檢討。
政績卓越卻不能升遷,可見吏治之壞。
“本宮沒有消沉。”朱慈烺解釋一句,又道:“無家口者月俸二兩,有家口者給糧八斗,本人衣食由東宮負擔,如何?”
“殿下仁厚。”×2。
汪偉與侍衛統領曹雲博異口同聲。
顯然這個待遇確實不錯。
“汪卿與曹卿去外城招募一千精壯,方大伴去各部司要盔甲、火銃、衣裳、糧米。”朱慈烺安排了任務,瞬間把手下派完了。
人手緊缺。
朱慈烺說道:“若有文武出色者,諸卿可推薦,本宮不吝重用。”
“臣謹遵鈞旨。”諸人應下,思考有哪些人可以推薦過來。
從今天朝會來看,跟著太子哥混不僅有未來,還有現在,那當然是同夥……咳,同黨……不對,是同志者越多越好。
花花轎子一起抬嘛。
什麼,大明快亡了?
別鬧。
這麼大的國家,怎麼可能亡?
這就是當前的普遍心態。
所以太子哥招兵旗豎起來的時候,應者如雲。
大道理不談,只為當兵吃糧。
建虜掐住了帝國前列腺,南方錢糧時斷時續的,百姓的日子不是一般難熬。
官軍貪腐嚴重,軍兵日子不好過,但是作為東宮親軍總不會被剋扣吧?
太子哥也不是坐等訊息,他在計算物資,並且制定訓練計劃。
寫著寫著,發現還得補充屬官。
朝臣中能用的要給崇禎留著,只能從進京趕考計程車子中選取。
因為戰亂,會試一推再推,但是依舊有許多士子提前入京,其中不少能用的。
不,就沒有不能用的。
哪怕只做文書工作也是不小的幫助。
就在太子哥思考時,侍衛稟奏: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求見。
“終於憋不住了,這個老烏龜!”太子哥輕輕一笑,宣。
………………
鞠躬感謝“花粥123”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