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如此。”曹良直應下。
到了宮門前,兩人停下這個話題,與親近的同僚聊了起來。
閒著也是閒著嘛,不如聊個一文錢的打發時間。
“昨日陛下大發神威,殺得建虜節節敗退,實乃千古唯一的帝王。”
“有戰神之資……不,陛下就是大明戰神,長此以往,必能趕太祖超成祖。”
“太子亦功不可沒。”曹良直湊趣道:“若非太子指揮有方,及時督領東宮衛出擊,怕是還有變故。”
笑嘻嘻的,全不見私下裡對太子的不滿和吐槽。
他誇一句皇帝勇猛無敵史上第一,你接一句太子計謀無雙堪比孔聖,我就說太子仁慈愛民亙古未有。
各個角度誇,而且有理有據,絕對真實。
大手一揮把百萬斤馬肉發出去,骨內臟免費吃,不是仁慈愛民是什麼?
一匹馬五六百斤,三千匹馬去皮與筋依舊能有一百五十萬斤,按照二十文一斤算,能賣一萬五千兩,足夠京營一個月軍餉,可不是一筆小錢。
太子大手一揮就撒了出去,不,不止這些,一斤肉起碼要搭二兩鹽,算下來也要萬把兩。
心痛如絞!
諸文武臉上笑嘻嘻,猛誇太子仁慈,心裡麻賣批,大罵這個這個敗家玩意。
可不敢真罵出來。
不知道多少人苦於沒有接近太子的藉口呢。
想著太子,太子就到了,沒等諸臣上前招呼,上朝時間到。
進殿,行禮,落座,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蔣德璟舉著奏疏道:“啟奏陛下,昨日大捷,陣亡與斬獲皆已經統計完畢,臣組織各部司擬定封賞在此,臣請聖裁。”
“呈上來。”朱由檢說道。
王承恩噔噔跑過去接了,剛回身,朱由檢說道:“太子先看。”
你這樣搞,別人很容易認為你腦子裡只有肌肉了啊,老爹!
朱慈烺無奈起身,道:“啟奏父皇,兒臣已經稽核,無誤。”
“呈上來。”朱由檢招手。
應時盛封慈溪伯,爵位不世襲,但其子應承恩蔭授錦衣衛指揮僉事,賜鐵券,免一死。
楊衍追贈太子太保、左都督,蔭其子沂州衛指揮僉事,賜鐵券,免一死……
有後代得都給世職,哪怕只是一個小旗,那也是世代不移的鐵飯碗,嗯,前提是大明還在。
朱由檢放下奏疏,道:“甚好,昭告天下,要讓天下人知曉,忠義者必有迴響。”
“臣遵旨。”蔣德璟應下。
朱由檢問道:“立功將士封賞何以不呈?”
馮元飆拜道:“斬獲太多,臣正在核驗。”
朱由檢沒有為難兵部,道:“此戰斬獲史無前例,太子功居第一。
擬詔,封皇太子朱慈烺天下兵馬大元帥,掌征伐,兼理內外政務、官員選調,許開大元帥府,自行招募屬臣兵將,大元帥令同聖旨,若有不諧,以大元帥令為準。
昭告內外,若有不從大元帥令者,以抗旨論處,絕不寬赦。”
諸臣大驚。
將大元帥令置於聖旨之上,還不如禪位算了,既然戀棧不去,為何又要如此操作?
“陛下三思。”魏藻德出列,拜道:“自古未聞皇太子凌駕於皇帝之上者,此乃倒轉天罡,即非人倫,亦不合天理,請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兵部侍郎張鳳翔出列,拜道:“三綱五常,天地至理,今置東宮於中宮之上,置陛下何?置朝廷何?置天下何?”
“請陛下三思。”呼啦啦拜了一片。
太子用人那麼精明,可不好帶薪摸魚,絕不能讓他主掌朝政!
“皇太子文韜武略超群,且純孝,絕不會出現父子相殘之局面。
諸卿若有不滿,自可以遞交辭呈,朕絕不挽留。”朱由檢看向吳甡,問道:“吳卿有何話說?”
“臣以為善。”吳甡說道:“想去年韃子入寇,來去縱橫無所阻,京師一日三驚。
正月,太子殿下諫言練兵,又選賢任能,方有今日大捷,臣以為封太子殿下天下兵馬大元帥職,有利於挽回時局。”
“先生所言極是。”朱由檢滿意地笑了。
反對就是“卿”,同意就是“先生”,很現實。
前兵部右侍郎、奉詔回朝的呂大器拜道:“陛下何不禪位?”
分不清是諫言還是諷刺。
朱慈烺說道:“父皇陛下勵精圖治十七年,國事日漸頹唐,幾至滅亡之境。
如今局勢尚未改變,若父皇陛下禪位,百年後廟號何定?非得等國家中興方好禪位。”
“看,太子純孝至此!”朱由檢發自衷心地讚了一句,環顧朝臣,道:“朕意已決,誰同意?誰反對?”
“陛下聖明!”黃景昉拜下高呼。
“陛下聖明。”諸多文武跟著拜下。
皇帝也是剛愎自用,喜歡一個人恨不得天天捧在手心裡,此時跟他對著幹,十有八九被去職,甚至可能投入詔獄。
先順著他,等太子出現差錯再進彈劾,等他聖眷丟失,說不定能實現國朝三百年未有之大變——易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