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韃子從哪個方向進攻我大明,都會遭受到這三位藩王的打擊。”
李平安一邊說,一邊又在三個軍事重鎮四周畫了些線條,來表示它們的遮蔽範圍。
其中燕王的遮蔽範圍最大,從漠南草原一直輻射到了遼東一帶。
“不錯!不錯!”
站在一旁的藍玉不住搖頭讚歎。
他是久經戰事的大將,一眼就看出了李平安所說沒錯。
現在只要三位親王就蕃塞外就可以將北元的攻勢攔腰截斷,顧頭不顧尾。
要是陛下真如李小子說得那樣,將這十三個軍事重地全部作為親王的藩地來遮蔽外敵。
那大明的北方邊境簡直是固若金湯,一隻蒼蠅也飛不進來。
這樣大明腹地的子民就能安心生產了。
朱元璋也暗自點了點頭。
李小子的想法居然和自己不謀而合!
自己的確有把自己兒子分封到長城一線抵禦外敵的想法。
甚至連分封的地方都差不多。
這小子是怎麼猜到的?
有趣。
“這還是第一層。”
“如果我設想沒錯的話,陛下其實還有一個方案沒有來得及實施。”
李平安看著眾人說道。
什麼?
還有方案沒實施?
這下所有人都吃驚了!
因為在他們眼裡,這個就蕃方案已經堪稱完美,無需再做什麼更改。
怎麼陛下還有其他方案?
其中最吃驚的就是朱元璋本人。
咱老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你李小子就想到了?
你咋這麼能呢?
不過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朱元璋還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顯得高深莫測!
“我說李小⋯⋯李先生!”
“你說的什麼方案不會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吧?”
朱棣這時候也有點服氣了。
別的不說,光是剛才那一手繪製地圖的功夫,就沒有幾個大明武將可以做到。
“你們看著。”
李平安隨手又在長城下方畫了一條曲線。
“這是⋯⋯秦嶺和淮河?還有長江?”
朱元璋看了一下,試探這說道。
“沒錯!就是秦嶺、淮河和長江!”
李平安一邊說,一邊在秦嶺淮河長江一線又標註了一些城池。
“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等塞王全部入藩之後,陛下還會讓一些年紀小能力差的親王出鎮秦嶺淮河和長江天險,作為大明王朝最後的屏障。”
“第一道防線是出鎮長城一線的塞王!他們的目的是抵禦外敵!”
“第二道防線是出鎮秦嶺淮河長江天險的藩王,他們的目的是拱衛京師。”
“有了這兩道天家宗室鎮守的防線,想必陛下覺得大明可以高枕無憂矣。”
李平安指著這兩道防線說道。
………
事實上,朱元璋也確實是這麼想的。
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死前一共有十九個兒子封王就蕃,其中有十二個兒子出鎮長城九邊一線,剩下的七個兒子出鎮秦嶺淮河長江天險。
妙啊!
妙啊!
聽到李平安的建議,朱元璋頓時覺得眼前一亮!
他以前就有過這想法,只不過模模糊糊不成體系。
老二、老三和老四出鎮長城一線不過是自己一個嘗試。
現在經過李小子的提醒,朱元璋覺得以後自己兒子就蕃就這麼辦!
能力強的統兵在外抵禦外地。
能力差的拱衛京師鎮壓不臣。
再加上皇帝自己掌握的親軍二十六衛。
我朱家天下簡直就死固若金湯啊!
嗯……
暫且給李小子記下一功!
“這感情好,如果陛下以後真是這麼分封的話,那我立功的機會可是多多了。”
朱棣也在一旁點頭附和道。
李先生剛才說過了,只有能力強的皇子才能鎮守長城一線!
自己老爹也是一臉認同的表情。
這說明李小子說到父皇的心眼裡了!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我燕王朱棣是最能打的塞王?
這就說明我朱老四是老爹手下最牛逼的兒子!
既然我都這麼牛逼了,那不多殺幾個北元韃子怎麼能體現出我的牛逼之處?
李先生果然是個高人啊!
朱棣也在心裡給李平安點了一個贊。
剛才的一肚子怨氣煙消雲散,彷彿什麼也沒發生過。
別問!
問就是我朱棣的底線就是這麼靈活有彈性!
“呵呵……”
“老四啊老四!就你還想立功?”
“我勸你聽你爹的話,老老實實學學怎麼伺候莊稼。”
“然後等我們準備好了,一起跑路去南洋。”
“要不然你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看到朱棣的尾巴都快翹上天了,李平安人衝他兜頭潑了一盆冷水,讓朱棣冷靜冷靜。
“你⋯⋯”
朱棣對著李平安怒目而視。
剛才一頓冷嘲熱諷,噎地自己差點背過氣去。
看來我老四還是看走眼了。
李先生根本不是什麼高人!
“李小子,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聽到李平安這麼說朱棣,朱元璋也有點不樂意了,護犢子的毛病立刻上來了。
就算老四再怎麼混賬,那畢竟也是老朱家的種!
咱老漢要打要罵隨便,你李小子可不行。
“老朱頭,不是我調侃你家老四,這其實一句實話。”
“這個親王的分封就蕃制度,在當今聖上眼裡可謂完美無瑕。”
“但是在繼任的皇帝心中,也會這麼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