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做的只不過是多頒發幾個親王的封號而已,實際的負擔並沒有增加。
可高熾和高煦還要生孩子啊!
等他們百年之後,自己的第三代再一起瓜分這一萬石的年俸。
這麼幾代下去,最後不會出現俸祿只有幾斗的逗比親王吧?
那也太損了吧!
想想劉備也是大漢宗室,但是混到他這一輩兒的時候,只能靠編織和販賣草鞋來混口飯吃。
還不如當屠戶賣肉的張飛活得滋潤!
想到以後自己的孩子也要步劉皇叔的後塵,朱棣就以袖遮面。
丟不起那人吶!
“這個計謀恐怕行不通。”
“要知道當今聖上十分重視親情,絕不會坐視自己後代淪落至此。”
朱元璋也直接否定了這個方法。
推恩令雖然和祖龍的大公制度比,不那麼極端,但是也十分激進。
以至於除了漢朝,後世歷代王朝也很少實行。2
“好,那這條也就不採納了。”
對於這個結果,李平安也不感到意外。
在古代,就算再聖明的君主也脫離不了「家天下」這個觀念的束縛。
況且如果執行推恩令後,所有宗室子弟無論賢明還是頑劣,最後都是一樣的結果。
這樣不免會造成宗室子弟一起吃大鍋飯的現象,不利於優勝劣汰,篩選出宗室中的精英。
“我的第三種方法是唐朝時的宗藩制度。”
聽到這個方法,李善長立刻來了精神。
李小子說的唐代宗藩制度,莫非是那個世人知之甚少的法子?
如果真的是那樣,李小子可真是博覽群書了!
居然能從浩如煙海的史書中找到這個法子。難得!
“唐朝啊!”
“唐朝的宗藩政策有什麼好說的?李小子,你直接說下一個!”
得知第三條居然是唐朝的宗藩制度,朱元璋父子頓時一起撇嘴。
羅復仁也微微搖頭。
甚至連藍玉這個武將都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盛唐雖然威震四方,但是宗室關係那叫一個亂!
殺兄弒弟的!
兒子造反的!
娶自己小媽的!
嫁自己公公的!
甚至還出了一個華夏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
簡直就是一出大型的狗血言情肥皂劇。
所以一提起唐朝的宗室,後世的大儒總喜歡用「髒」來形容。
可謂一塌糊塗!
所以現在李平安讓自己實行唐朝的宗室制度,朱元璋下意識就排斥。
“呵呵……”
“你們聽過大唐的「降爵制」嗎?”
看到幾人的表情,李平安就猜到他們再想什麼。
果不其然啊!
李小子果然和自己想到一起了!
李善長暗自點頭。
“降爵制?大唐還採用過這個方法?”
朱元璋驚訝地說道。
他記憶裡唐朝就沒有采用過降爵制啊!
和大明類似,唐朝的皇帝也是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為王,負責鎮守一方。
要不然哪來那麼多兒子起兵造自己皇帝老子的反?
這個唐朝的降爵制,不會是李小子編出來糊弄咱老漢的吧?
“唉!我說老朱頭,你咋還是這麼喜歡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呢?”
“說了你多少次了,你咋就是改不過來呢?”
“我覺得你以後出去還是少說話吧。”
“要知道言多必失,你要是不說話,就沒人能發現你的弱點。”
李平安拍著朱元璋的肩膀,無比同情地說道。
這一幕看得朱棣目瞪口呆。
自己老爹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隨和了?
那個姓方的小子已經飛龍騎臉了,父皇居然全無反應?
這還是自己記憶裡那個要麼不做要麼323做絕,讓人望而生畏的暴躁老爹嗎?
就在這時,藍玉一個提醒的眼神飄了過來。
朱棣也用眼神回覆藍玉:
知道了,基操勿6對吧?
“那李小子,你說的降爵制是什麼時候實行的?”
朱元璋不服氣地問道。
“呵呵……”
“你不知道也不奇怪。”
“因為降爵制在唐朝只有一個皇帝實行過,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娶了自己兒媳婦的那個。”
“李隆基登基之後,覺得大唐的宗室制度有問題,造反的皇子太多,就在長安建設了十王宅。自己的所有兒子,無論成年與否都住在裡面。”
“後來自己兒子又有了兒子,李隆基就給自己這些孫子又建了一個集體宿舍,叫做百孫院。”
“並且他還特意下旨,沒有聖旨,所有宗室不準離京,就近監視。”
李平安話還沒說完,朱棣臉就綠了!
乖乖!
這也太狠了吧!
這什麼十王宅、百孫院的!
說得再好聽,那不也是給軟禁起來了嗎?
如果父皇一個心血來潮有樣學樣,自己豈不是要和自己那些兄弟住在一起?
要知道有幾個弟弟和自己兒子的年紀差不多,自己和他們住在一起也太跌份了吧!
和朱棣相反,藍玉則是一臉的神往。
他是天生的軍人,對行軍打仗異常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