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漢:從抱緊女皇開始

第35章 一晃兩年,內憂外患

時間一點點過去。

春去夏來,秋臨冬至,年復一年。

處在宮中的日子,對於劉隆來講並無什麼大的變化。但好在沒有什麼差錯,依然順風順水地成長。

“過得真快啊!兩年了......”看著殿外柳枝上剛新結的嫩芽,劉隆內心輕嘆。

此刻看去,原本小隻的他也長高了不會少,稚嫩的孩子氣也些許褪去,雙目之中更是多了一份睿智。

這兩年,他的學業絲毫沒有耽誤,雷打不動的保持著每日前往東宮跟隨張禹學習。

日積月累,儒學薰陶。

他整個人也多了幾分儒雅之氣,再加上那稜角分明的臉龐,更是有一股無形的氣質暗藏眉心。

這一幕,讓在一旁正奮筆疾書的劉祜停下了筆尖,望了過去。

“他又在想什麼壞招......”劉祜不禁想起了這兩年的磨難,私下裡他沒少在眼前的天子身上吃苦頭。

但這一切都被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忍了下來。

身在天子陪讀的這兩年,他也透過這些許的影響力,得到了不曾有過的權力。朝中官員,他也時常私下與之交流,頗為親近他的人也有不少。

再加上劉祜的儒雅隨和的待人之道,因此在外朝百官心中,頗受歡迎。

“看什麼看,快點抄書,要是錯過了明日太傅檢查的時間,我定饒不了你!”劉隆感受到側邊迎來了的目光,瞬間轉頭。

在這目光下,劉祜表現得十分恐懼,急忙低頭,繼續抄書。

這兩年以來,劉祜作為實打實的工具人,倒是解放了劉隆的雙手。

劉隆嘴角冷笑,內心嘀咕:“這小崽子真是狗皮膏藥一般粘人,這兩年如此整他,竟然還能擺出一副兢兢業業的樣子。”

雖說他很煩此子,但卻內心多了一絲佩服,內心對於其恨意也漸漸少了一些。

在他看來,此子也算頗有才能,只要自己完全壓死他,也能在其身上榨取一些用處。

劉隆內心輕嘆,造化弄人。若不是他,此子早就繼承大位。

“得之我命,失之漢幸!”劉隆也是自認為心安理得,為這大漢天下高興:“真要是將這大漢江山交到你手裡,那我母后豈不是要遭罪了。”

一想到鄧綏,劉隆內心頗有些心疼。

實在是這短短兩年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他自認為就算是漢和帝劉肇在世,也頗為頭疼。

這兩年,太難了!

106年九月,六州水災、陳留郡天降隕石也都是應驗。

還沒等喘一口氣,也就在十月,冀州、幷州、兗州、益州這四個州又發生水災和雹災,民不聊生。

慶幸的是,由於花費大力氣加固黃河,因此並沒有因為水患而決堤。

但老天好似偏偏和東漢過不去!

本年,又有十八個郡和封國發生地震,四十一個郡和封國大水成災,二十八個郡和封國發生風災和雹災。

這一下子,更是雪上加霜,國家搖搖欲墜。

這一切,鄧綏硬生生扛了下來,下大力氣一心賑災,救治災民。

正值內憂之際,外患又來臨了。

由於連續災禍,大漢國力空虛。107年西域各國忽然背叛了漢朝,在疏勒發動入侵,時任西域都護的任尚向朝廷求救,之後任命騎都尉段禧為西域都護,西域長史趙博為騎都尉。

隨即,鄧綏派遣北地人梁慬為西域副校尉前往支援,大破龜茲、溫宿和姑墨等國的聯合造反,斬殺一萬餘人,生擒數千人,方才平定西域。

留下一句:宵小蠻夷,不可感化,必用武力鎮之!

滾滾漢威之下,如此影響,蜀郡邊境外的羌人,甚至九真郡邊境外的蠻夷及夜郎國蠻夷,全部歸附漢朝。

但有一點,讓劉隆對於儒士頗為不滿。

朝中百官認為西域過於遙遠,時常又有叛亂髮生,此蠻夷之地,屯兵駐守白白浪費錢糧,要之無用,連續上書讓鄧綏撤銷西域都護。

鄧綏也因為國家災禍,心力交瘁,頗為無力,因此便無奈同意。

“我漢家寸土,怎麼拱手棄之!”想到這裡,劉隆內心很是憤懣。

他一想到鄧綏當初在做決定時的悲涼感,內心再一次有些觸動。

母后是在為他撐著天下,是個令他敬佩的女君,他怎能不深愛。

“劉祜,你在這給朕好好抄書,敢有半點錯誤,定當嚴懲。”劉隆轉身將一腔怒氣撒在了劉祜身上,狠狠地說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留心。”

隨後,劉隆便讓侍衛準備,乘坐青天蓋離開了此處,去往了永樂宮。

......

此刻,永樂宮殿前。

蔡倫看著正走過來的周章,內心暗自咒罵:“這該死的傢伙,今日又來做什麼......”

臉上帶著恭維的笑意,蔡倫迎了上去:“司空,您來有何事?”

周章瞟了一眼蔡倫,一臉陰沉道:“有事奏疏太后!”

對於眼前這個死宦官,周章打心底裡面厭惡至極。由於鄧綏深處後宮,不常與外朝百官會面,因此詔令多為身邊的近侍傳遞。

在周章看來,這完全就是宦官插手干預朝政,有亂政之嫌。

“太后查人不明,遲早為我大漢釀成災禍......”他內心憤懣,對於鄧綏的早發早就不滿。

蔡倫依舊恭敬揖禮,說到:“我這就去通報一聲,司徒請稍等片刻。”

很快,得到鄧綏的允諾,周章便進入了殿內。

“太后,近來身體可安好?”

“吾安好,司徒今日來此又有何事?”鄧綏看了過去,有些不滿地問道。

“臣蒙太后憐愛,位居司空,但身為臣子,必須要盡忠言,如今外朝百官對於您任用宦官很是不滿,若是放任宦官亂政,必為禍患。臣懇請您誅殺佞臣,廓清朝綱。”

周章一字一句,慷慨陳詞。

看著階下滔滔不絕的周章,鄧綏內心很是惱火。

他已經記不清這周章來過多少次了,而且每一次來都是同樣的勸諫。要不是太傅張禹舉薦,再加上此人頗有才德,她早就罷免了此人。

鄧綏揉了揉眉心,說道:“哪裡來的宦官亂政?哪裡來的佞臣?”

“太后,您任用大長秋鄭眾、中常侍蔡倫,他們借您之威干預朝政,胡作非為,這就是亂政......”

......

與此同時,劉隆也來到了永樂殿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