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漢當神棍,太子哭著求我篡位

第21章 儲君應辯·以身論道

“你們怎麼看?”

太常卿首言:

“太子言兵,動理而不動權;三殿下言德,重製而不及策。兩者各有寸進。”

兵部尚書卻緩緩搖頭:

“臣以為,太子今日之講,是真自出之言。”

“能擔筆,便能擔權。”

“能擔權,而不奪兵,是為‘德可承’。”

“若懼其講兵而拒之,恐亂朝綱。”

漢武帝未言,指了指書卷:“先不下旨。”

“朕要看看,百官——誰先表態。”

翌日,中書檯收到二十七封附議。

十五封稱讚太子講策有理,六封建議封策為例案,三封建議修補兵權條款,三封保持中立。

無一人贊三皇子。

但——也無一人貶之。

這是一個微妙的訊號。

朝堂,不敢斥劉旦,但已然傾斜向劉據。

楊洪收到訊息時,正站在東宮講堂外,靜靜望著一棵已折枝的梅樹。

內侍低聲說:“兵部中書口頭私議,請東宮未來親修《兵條附錄》。”

他輕輕點頭,低聲回了一句:

“這便是‘以身論道’之後的回應。”

“他們看見了。”

“太子,不再只是一個名字。”

“他,是可以講話的‘儲君’。”

是夜,楊洪未歸東宮。

他獨自一人走入太學舊閣,手中拎著未曾焚盡的講策底稿,一頁頁翻過,指腹沾著墨灰。

身後腳步輕響,是劉據披袍而入。

“你還沒歇?”

楊洪未轉頭,只淡淡問道:“你知道今日之後,你再也不能退了,對嗎?”

劉據走到他身邊,看著桌上那些草稿,輕輕點頭:

“我知道。”

“但我也明白了一件事。”

楊洪問:“哪件?”

“我若一直讓你擋在前面,就永遠不是儲君。”

楊洪聞言,終於轉身望著他,許久,忽而一笑,眼中多了一絲少見的釋然:

“你總算明白。”

“今日.你站出來,說‘我批我署’,這一句,勝過我十年謀策。”

他將手中那頁講稿一角撕下,放入燈火中,火光捲起,影子在他眼中微顫。

“我謀的是秩序,你講的是承諾。”

“從今往後,這個天下,才真正有了一個‘太子’。”

劉據望著火光中的灰燼,眼神深遠:

“那接下來呢?”

楊洪笑了笑,走出堂門。

寒風撲面,雪夜未盡。

他站在夜風中,目光投向北宮的方向。

“接下來——就看皇上,是想立儲君,還是想留棋子。”

風聲獵獵,楊洪立在廊下,衣袂微揚,聲音卻低沉如鐵:

“他若還想借三皇子制你,那我們便再逼他一次——”

“逼他親手承認,誰才是未來。”

他抬頭望向宮城深處,目光如刃:

“是時候,讓皇上也做個決定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