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漢當神棍,太子哭著求我篡位

第31章 風中立刀·太子強裁舊局

三日之內,東宮無一紙回批,未設審議,也未移交三署。

整個朝堂卻開始躁動。

“太子竟未接案?”

“這是避嫌,還是……另有打算?”

兵部尚書韋崇本以為楊洪已退,此案一出,太子定會焦頭爛額,不敢硬接。

可令他意外的是——劉據沒有發言,但也沒有迴避。

第四日,東宮忽然張榜——

《江南圖錄案·初步問議公啟》

公告正文寥寥數語,卻句句狠辣:

“捲圖失於三年,今而重提,議不在圖,疑在人心。”

“舊案初動,先查錄冊之手、封卷之人,再言批註之筆。”

“案不避舊臣,不避現職;是案之事,不是人之過。”

“諸位若有清議,請列名,赴輔政堂當日一問。”

此榜一出,震撼朝野。

那是赤ll地將整件事從“查楊洪”變成了“查兵部當年處理過程”!

劉據沒有解釋,沒有辯駁,只以一紙公告、四句話,把局翻了個面:

誰提的案,誰就站到臺上來一起講!

……

御史臺那邊頓時鴉雀無聲。

原本作為推動者的監察御史盧笙,收到榜文那一刻,臉色如吞炭灰。

他哪裡想到,太子不但不迴避,反而要他“上堂講理”!

堂下講理,那可是公開對質。

只要兵部那年有一絲疏漏,有一點程式不全,他盧笙就成了被當場“打臉”的人。

更可怕的是,太子張榜之中,還寫了五個字:

“公議當錄”

也就是說——凡登堂者,發言皆記入儲君輔政檔案,成為後世查案憑據。

你若扛不住,連退路都沒有!

……

第五日午後,輔政堂人滿為患。

不僅是兵部派人、御史應.召,連太常、禮部、中書三署也派來旁聽副使。

案前設三席:太子主問、都察副錄、御史副問。

劉據步入主席之時,未著朝服,只是一身青色常服,腰束墨帶,神情肅然。

案卷未展,他先開口:

“此案爭議,不在一圖,而在一事——為何兵部所編輿圖,三年未成;為何圖中輿線、鹽道、屯邊資訊,皆未列入中央地檔?”

話鋒一轉,指向一名兵部判令:

“你是圖冊封卷錄檔之人,可有異議?”

那判令一身冷汗,連忙跪地:“回殿下,圖冊當年卷宗封錄時,由上官押章,屬下僅行搬調之責……”

劉據不語,手指敲案三聲:“兵部上官是誰?”

判令咬牙答道:“……為時任圖錄使——周稷。”

劉據點點頭:“此人今何職?”

“現調任兵部鹽務主筆。”

滿座一震!

——你一個三年前漏卷之人,如今竟升任鹽務主筆?還巧在此圖涉及“鹽道分線”?

劉據目光再寒三分,目掃全場:

“眾位所說‘舊案追議’,好。”

“那就從頭到尾,一件件問清楚。”

“誰封的卷?誰收的圖?誰批了章?誰轉的錄?”

“若真是楊先生一筆之誤,我當親自謝罪。”

“但若是有人——刻意藏圖、阻歸中樞,只為避開審查,另設渠道……那便不止是案失。”

“是意圖——毀制!”

轟然一震,朝堂寂靜如死。

他這一句,不說人,只說“毀制”。

但誰都聽得出來——這不再是“失誤案”,而是“動搖制度”的大罪!

……

兵部坐鎮幾人,盡皆低頭噤聲。

而御史盧笙額頭汗滴而落,再不敢言。

因為誰都清楚,若這圖冊真被人“人為遮蔽”,那就是有心人想繞過東宮的視線,為私派系設立“灰色輿圖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