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漢當神棍,太子哭著求我篡位

第34章 太子臨朝初議

“既然不敢抗,那就配合。”

……

第三問,出自宗正寺左監使李輔。

他自知第一戰宗譜章已敗,此刻卻換了策略,改問:

“今東宮設立‘親政外臣議席’,欲納地方功臣、邊疆侯子、外派使節入東宮聽言。”

“此制雖立議事之功,然未由宗主批授,是否——越矩?”

這句話,是刀子藏在錦繡裡。

——你立親信?好,我就說你“越主權”。

劉據抬眸看他,嘴角一勾:

“宗主未封,故我不設官。”

“但宗主命我理政,故我可聽人。”

“‘議席’者,不設職權、不給印綬,只為聽策而設耳。”

“你若說連聽都不能聽,那我請問——此刻你說這番話,是誰給你的‘議權’?”

李輔一滯。

劉據接著反問:

“你為宗正之屬,尚可入殿,我為儲君,卻不能召議?”

“你這是講矩,還是奪口?”

“若是矩,我照禮來;若是口——你該閉了。”

此言落下,滿朝再無人敢發言!

一連三問,全敗!

劉據未動刀兵,只靠三場辯對,一場接一場將太常、兵部、宗正堂堂三署當庭駁回!

更可怕的是——他不怒、不逼、不喊口號。

卻句句如斬鋒,封人嘴、駁人.權、拿人柄!

——這才是真正的“坐穩”。

殿中沉寂片刻,忽有鐘鳴兩響。

禮官高聲通傳:

“西域三國使者入殿,覲見太子殿下!”

這不是例行流程。

原本外邦覲見,應另設場地,由禮部接待,再呈東宮定日。

而今卻在朝議中臨時安排,顯然是有人藉機設局。

百官微動,紛紛轉首。

只見三名衣袍各異的外邦使臣在禮部官員引導下,步入殿前。

為首一人,是樓蘭副王之子,名曰圖勒達,年不過二十七,面容英挺,眼神凌厲,言語不急不慢,卻字字有鋒:

“樓蘭、龜茲、大宛三國,感漢天子禮待,願向太子殿下獻書表三份。”

劉據頷首:“允其奏書。”

圖勒達卻忽然停頓,目光掃向群臣,冷笑一聲:

“然小王心中有惑,若不問明,不敢獻書。”

殿中微變。

劉據靜坐不動,淡淡道:“你有疑,便問。”

圖勒達拱手不跪,話鋒陡然一轉:

“昔年樓蘭遣子入質,換漢兵十萬、糧道五千裡。”

“今陛下病中,儲君攝政,然漢兵未動,鹽道未通,諸將閉營,諸侯未聽——”

“敢問太子,攝政之後,漢國是否還認西域為友?”

“還是說……漢廷已變心,將我西邦棄之如履?”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這不再是朝議,而是——當眾挑釁!

挑的不止是東宮的外交權威,更是儲君的國格底線!

更狠的是,他用了“陛下病中”四字,暗含“中樞空虛”,意圖逼宮下令。

群臣目光紛紛投向劉據。

所有人都在等——太子如何接這“天外一刀”。

……

劉據緩緩起身,一步步走下主位,站於群臣之前,與圖勒達對視。

他的語氣平靜無波,卻每字如鐵:

“你來問我——漢廷是否變心?”

“好。”

“那我便回你。”

“樓蘭得漢兵十萬,是因你願質子入關,守臣十年不返。”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