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又有用人不看鄉黨朋黨,該用的就用、該監管的就監管。
這是何等的自信和氣魄啊。
孫承宗也感嘆一聲,但是眼神微微嚴肅了一點。
“稚繩兄,太子監國對我等有青睞,為何面色反而更嚴肅?”
“不瞞韓大學士,一方面是責任重大。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
“嗯......”孫承宗表情很認真,拿起茶杯一飲而盡。
“咕咕咕.......太祖、成祖喜好兵家、法家,憲宗、世宗崇尚道家,這四位先帝都是有本身所擅長喜好之家,也能用我儒家,都是厲害的帝王,但是......”
孫承宗說到這,也不保留地講道:“墨家思想崛起,不同於兵家、法家,甚至清靜無為的道家。”
!?
韓爌一下子聽懂了。
兵家與儒家涇渭分明,是各有所長而不是競爭。
法家早在荀子和董仲舒時已跟儒家彼此融合。
道家不喜爭,從大漢至大明,中間地位也有很高的階段,但是跟儒家沒什麼太多衝突。
“墨家......與我儒家必有競爭?”
“然也,墨家與農家、公輸家也不一樣,那兩個跟儒家競爭少,也像兵家一樣分工,只有墨家最不一樣。”
韓爌側目看向窗外,感覺大明經歷嘉靖、萬曆非常長的兩朝,確實比之前稍微富足了一點,但是真實情況不容樂觀啊。
內耗太多了。
他不是後世的人,不會著重分析經濟基礎和土地民生,但是他看官場更多,看到大明朝廷內耗非常嚴重。
嘉靖朝的大禮議,讓許多人才流失,讓嘉靖皇帝也在士林里名聲下降。
萬曆朝的爭國本,前前後後幾十年,換了一大堆首輔和官員,黨爭層出不窮。
內耗啊!
如果太子監國掀起儒墨之爭,可以預見這又是一次規模巨大、曠日持久的爭論和鬥爭。
怕又是一場內耗。
“這世上沒有兵家皇帝、法家皇帝、道家皇帝,因為那三家在士林裡爭不過儒家,最後還是擅於那三家的皇帝,與儒家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是,墨家是能撼動我儒家的。”
孫承宗補充一句後,韓爌也沉默了。
不得不承認孫承宗比他聰明,比他看得遠。
大約思考了半注香,孫承宗已經有今日暫且告別的想法。
韓爌卻終於想通了。
“哈哈哈哈!”
“閣老何故發笑?”
韓爌心情大好道:“太子監國的本事你我可能都低估了......他一出手就扭轉了萬曆朝的局面。不說與嘉靖皇帝能力如何,就說現在老臣們的支援和配合的局面,就勝過楊廷和不配合的局面,所以我相信太子監國~”
兩人都深吸一口氣,期待未來不要太內耗,不要儒墨大爭鬥,而是讓新的時期實現超過隆萬新政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