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站在人群邊緣的年輕農戶交換了眼色。
李三,李六,李大山三人是堂兄弟,因為交不起租子,去年冬天差點餓死不說,今年好不容易攢了一點糧食,還被縉紳給搶了。
現在,三人率先擠到前面,撲通一聲跪了下來。
“我們願意加入!求大人收留!”
這一幕像是開啟了閘門,趙老三連忙帶著自家孩子做了第二個,生怕搶不上資格,緊接著便是第三個,第四個......很快,二十多個青壯年農戶報了名。
李書桁讓盧應元取出準備好的黑袍,其實只是染黑的粗布衣裳,但穿在這些常年衣衫襤褸的農民身上,竟顯得格外精神。
“盧兄,你就留在秋荒鎮,負責帶領這些義民。”
臨行前,李書桁把盧應元拉到一旁,聲音壓得極低。
“記住,每月初一要派人到縣裡彙報情況,特別是有沒有外鄉人來往,鎮上有沒有人聚眾議論政務......”
盧應元連連點頭,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昔日在縣學裡總是被人忽視的窮書生,突然得到縣尊大人的重用和重視,乾的還是保護鄉親,為鄉親謀發展的事,腰桿都不自覺地挺直了。
次日,李書桁的隊伍來到了兩棵樹鎮。
這個鎮子比秋荒鎮還要貧困,整個鎮子只有兩棵歪脖子榆樹還算像樣,鎮名由此而來。
“這地方能發展起來嗎?”
一個書生小聲嘀咕。
他們也都是之前參與過縣尊發展基層的,眼下自然第一眼便在尋找發展的優勢。
李書桁瞪了他一眼,如今這位年輕的書生愈發有了幾分氣度,看的那書生一縮脖子。
“縣尊大人要的是人心,不是政績。”
分發物資的場景在這裡更為震撼。
當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打了補丁的被褥被搬出來時,幾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竟然哭出了聲。
“當年要是有這麼套被褥,咱小孫子就不會凍死了......”
“都是棉花,都是棉花啊,頂好的東西!”
一個抱著嬰兒的年輕婦人直接跪在了塵土裡,額頭抵著地面不住地磕頭。
“大嫂這是做什麼?”
李書桁連忙扶起她。
“這是縣尊閻大人的恩典,我們只是跑腿的。”
那婦人抬起頭,李書桁這才發現她出奇地年輕,甚至不會超過二十歲,但眼睛裡已經沒有了這個年紀該有的光彩。
“大人,我婆婆去年餓死了......這些糧食,能讓我娃活到秋天......”
“月前馬家剛剛來了一批惡奴劫掠了一波,若不是你們來,當真是活不下去了。”
她的聲音像是碎瓷片刮在石板上,一雙眼眸滿是血絲,看的李書桁和身後的書生都壓抑的喘不過氣來。
他們去過最底層的村鎮發展,這樣的眼睛他們不是沒見過。
可是每一次見到,仍生出許多荒謬的念頭。
比如這個世道是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是如此的?
如果是,那這個世道究竟有多爛!
李書桁心頭一顫,但很快鎮定下來。
同樣的解釋著什麼叫黑袍義農會,對百姓有什麼幫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