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進大明,比考進大明容易

第33章 此地為陝西!

隨著孫九年拍手,一名下人奉上了兩個托盤孫九年掀開第一個托盤上的綢緞,赫然是一卷書冊。

“學生們思前想後,認為縣尊大人如今最關心的,應當是賦稅,眼下秋稅剛剛繳納不到兩三個月,夏稅也要提上日程了,沒了劉家,大人只怕要忙一陣子。”

“這是陝西諸縣目前大致的稅收組成,還請縣尊過目。”

閻赴接過來翻閱,目光逐漸凝肅。

大明縣城的稅收,是洪武皇帝定下的策略,在張居正變革之前,始終秉持。

按照魚鱗冊和黃冊,徵收十一稅,即十分之一需要上交。

目前張居正還未進入權力中樞,故而眼下大明所徵的折色,也就是銀兩貨幣折算仍比較少,大多是糧食和實物,每年夏秋兩季徵收。

至於徭役,從縣是按戶徵收,也就每到服徭役的時候,一戶人家便要派出勞動力去幹官府的活,譬如建造河堤之類。

另外從縣和周邊數縣都有鐵礦存在,從洪武六年大明開設十三個冶鐵所開始,鐵礦一直便是真正會下金蛋的雞。

不過。

閻赴饒有興致的翻閱孫九年遞過來的稅。

這上面寫的,和大明官府的規矩,倒也不盡相同。

徵收賦稅,徭役自是無關緊要,可稅收就極有意思了。

上面白紙黑字,明目張膽的寫著徵收時換秤,不是十一稅制,重量上算,直接達到五一稅制。

多出來的糧食在哪,那就不必說了。

不僅如此,鐵礦一事上就更有趣。

按理說,大明規定,私自開礦,按大明律處以極刑,家口遷化外,明英宗時便有過。

不是說完全不能開礦,而是除了銅,銀礦外,開礦必須上報官府,取得許可,並繳納開礦稅務。

他在縣衙官府的卷宗,可沒看到四族有繳納礦稅的記錄。

要麼是四族沒有,要麼是四族不肯交,其中記錄上,延按倒有個鐵礦標註,但都被當地家族和縣衙把持。

鐵礦啊。

閻赴眼前一亮,神色肉眼可見的興奮。

要造反,怎能沒有鐵礦。

不過礦脈在延按縣,倒是要仔細琢磨一番,如何入駐其中。

當這些東西拿出來的時候,閻赴便已知曉,這是四族最後的試探。

若是他願意接受,便算是徹底獲得四族的認可,可以從中分一杯羹。

果然,閻赴笑著抬頭那一刻,分明見到孫九年和楚伯先幾人鬆了一口氣。

既然如此,便該明目張膽分贓了。

“縣尊,學生以為陝西日子清苦,這些糧食。”

孫九年指尖敲打卷宗,笑著開口。

“大人當分潤一些,便十一可好?”

“畢竟還有些關係需要打點。”

是的,這便是陝西。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