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閻赴看向李書桁、章伯彥。
“書桁,伯彥,你們紮根基層,最知民情,此制由你們來細說。”
李書桁激動起身。
“閻大人,白龜先生,諸位,自治會,核心在自治二字,讓百姓自己管自己,自己為自己做主。”
章伯彥彼時點頭,眼神銳利。
“構架同樣可以按照之前的軍中制度,自下而上,最基層為組,十戶一組,全體組民,公推公選,產生組長,副組長,負責組織生產,傳達政令,調解鄰里小糾紛,雞毛蒜皮便可以不必驚動官府。”
“陣列成一社,設社務會。”
“社務會成員,由各組長和全體社民公選產生的社正、社監、社尉組成。”
“社務會,擁有土地分配評議權,新分田地,誰家該分多少?分哪塊?由社務會根據各戶勞力、人口、困難程度,公議決定,確保公平,擁有小型糾紛審判權,鄰里打架,田界爭執,偷雞摸狗,社務會可調解,可裁決,大事才報官,擁有組織民兵隊權,農閒訓練,保境安民,戰時更可成預備隊。”
“再往上縣級,設鄉民代表會,由各社推舉的底層百姓代表組成,定期開會,向縣衙反映百姓需求,提出建議,同時擁有監督縣政之權,可審議與農戶切身相關的賦稅額度、徭役安排等,雖無權力,但是百姓的眼睛,是官府的鏡子。”
“此制,有三個好處。”
“其一,基層自治,百姓自己管自己,官府放權,百姓得權,此乃開天闢地頭一回,百姓有了尊嚴,有了話語權,焉能不擁護?”
“其二,公推公選,組長,社正,社監,社尉,皆由百姓自己選,選的是信得過的人,不是官府硬塞的,政令執行自然順暢,阻力自然減少。”
“其三,根基永固,兵源,糧草,情報,皆賴於此,這種自下而上的監督,社監監督社務,代表會監督縣衙,能有效防止黑袍軍蛻變成新的權貴,防止出現欺壓百姓的土皇帝,這才是咱黑袍軍長治久安之本。”
張居正聞言微微頷首,眼中精光閃爍。
“三個體系,環環相扣,互相支撐,互相監督。”
“就像如今黑袍軍打下地盤,移交政務管理,政務為軍隊提供糧餉兵源,地方上,駐軍代表與府尹、知縣平級,互不統屬,協作制衡。”
“政務下達均田、徵稅之策時,民務負責執行、反饋,同時民務體系的優秀人才,也可經吏曹考核,選拔進入政務體系,上下貫通。”
“軍中的思想教導完全可以與民務的社緊密聯絡,負責宣傳,徵兵,社民兵隊,受黑袍軍和地方政務官雙重帶領。”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帶著一種洞穿未來的力量。
“這新政不僅可支撐三府之地,更能為日後席捲天下,提供一套具有先進性,自我淨化力的模板,它將成為我黑袍軍,區別於大明腐朽朝廷,區別於邊軍擁兵自重兵閥的核心,是改天換地的利器!”
“好!”
閻赴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目光如電,掃過全場。
“承天新政,今日定鼎,各部,即刻著手,制定細則,搭建框架,選拔人才,先從河南府開始,推及平陽,延按,務必在開春之前,讓這三套體系轉起來!”
“遵命!”
廳內眾人齊聲應諾,聲震屋瓦,每個人的眼中,都燃燒著開創歷史的激情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會議結束,風雪依舊。
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已在黑袍軍內部湧動。
河南府洛陽城頭,巨大的告示牌前,擠滿了人群。
黑袍軍吏員陳小乙大聲宣讀著新政的告示。
“黑袍軍閻大人令,即日起,推行新政,分軍事、政務、民務三個體系......”
“......鄉民自治會,十戶一組,公選組長......”
“......社務會,公選社正,社監,社尉,管土地,管糾紛,管民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