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號雖然勉強可以被稱作大型戰艦,但其本身依然帶有很大的防護巡洋艦的影子,這樣的裝甲巡洋艦是不能滿足海軍的需求的。
而且,本國的造船廠的能力依然有限,僅在建造防護巡洋艦和近海防禦鐵甲艦上擁有一定的經驗,對於大型的裝甲巡洋艦,江南造船廠也無法保證其建造順利,至於說設計,那就更加難了。
因此海軍依然將目光投向了海外,試圖求購先進的裝甲巡洋艦。
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後,海軍司的目光投向了兩個國家,第一個自然就是英國,而另一個則是義大利。
海軍司最初的想法其實依然是向英國訂購,畢竟有著海軍貸款和購艦優惠的支援,向英國購買戰艦相對來說是一件好事。
但由於左念微的干涉,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也被放入了訂購單中。
兩國軍艦的造價相差無幾,但相比之下,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其包含的設計理念卻相當值得探討,許多萬噸級裝甲巡洋艦的設計思路都在該艦中有所體現。
關於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的談判,早在甲午戰爭開始前就在進行了,但奈何義大利人自己不爭氣,想著渾水摸魚,但最終也沒撈到什麼好處。
哦,不,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至少到現在義大利還想著從日本撈到一點好處,但他們終究不是德美等大國,在日本向東南贖回春日號和八島號之後,義大利那可憐的遠東軍隊還是得跟日本殖民地說再見吧。
而當戰爭結束,東南海軍司又吊了義大利一段時間,直到義大利人主動找上門,東南海軍司才繼續與義大利談判。
雙方的談判持續了一個多月,海軍司主要就是在針對加里波第級的價格,義大利人張口就要75萬英鎊,這個價格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而義大利人也自知理虧,在東南的據(步)理(步)力(威)爭(逼)下也敗下陣來,不得不妥協。最終,由安薩爾多造船廠接下了東南海軍司的訂單。
按照東南海軍的要求,這艘加里波第級被取消了撞角,在甲午海戰中,撞角這一功能已經被否決,在正常交戰中,對敵方根本無法造成傷害,反而還有可能誤傷隊友。
此外,東南海軍要求將加里波第級的噸位放大到8000噸以上,採用貝爾維爾鍋爐,確保航速不低於20節,建造週期不超過30個月,單價不高於70萬英鎊,另外,東南需要得到該改型戰艦的全套圖紙。
在東南的一大堆要求中,安薩爾多造船廠也是最終拿出了讓人滿意的設計。
這兩艘戰艦被命名為“冠豸山”號、“天姥山”號,於1897年2月和4月開始鋪設龍骨。
冠豸山級裝甲巡洋艦全長118.7m,寬18.71m,吃水7.1m,正常排水量8150噸,單艦造價68.7萬英鎊。
而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的外貌標誌也沒有丟,依然是兩座煙囪與中間的桅杆構成一個“山”字,因此也被海軍官兵稱作“山字艦”。
冠豸山級的主炮十分有特色,艦艏是一門254mm阿姆斯特朗40倍徑炮,艦艉是一座雙聯裝203mm阿姆斯特朗45倍徑炮;副炮採用十四門152mm阿姆斯特朗式40倍徑速射炮,火力非常兇猛。
防雷擊炮群選擇了八門75mm速射炮和八門47mm機關炮;兩舷還各設有2具457mm水下魚雷發射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