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70章 出訪英國(本章 有圖)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韓非子•亡徵第十五》

因此,東南巡閱府與英國一直保持著良好關係,尤其是東南海軍與皇家海軍的長久友誼一直被東南維繫的很好,皇家海軍中國艦隊與東南海軍關係好的不得了,每年都要進行一兩次聯合演習。

在東南海軍向英國訂購兩艘裝甲巡洋艦之後,雙方也開始步入蜜月期。從1897年起,每年都有近百名海軍學員赴英留學,雙方的外交關係也正式從公使級上升到大使級。

就兩國關係開始升溫的時候,一個全球矚目的大事——大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週年鑽禧——在世界島的那一邊開始了。

在19世紀末期,英國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大英帝國正處於帝國的鼎盛時期。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以及每個大陸的一部分都在它的統治之下。

而作為帝國的皇帝,身負印度皇帝、不列顛國王等諸多頭銜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名義上,以及一定程度上統治著世界,她戴皇冠的時間比英國曆史上任何一位君主都長。

1896年9月23日,女王超越國王喬治三世成為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但她要求將這一里程碑的慶祝活動推遲到1897年6月,也就是她登基60週年。

身為帝國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提議將鑽石禧年作為“大英帝國的節日”來慶祝英國真正的王冠珠寶——它的殖民地。

這一提議被迅速採納,在1897年初,以慶賀女王登基鑽禧的名義,大英帝國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包括香港、新加坡等諸多地方,策劃準備盛大的筵席和各種慶祝活動。

而當張伯倫建議將禧年的外國賓客名單限制在大英帝國國家的首腦和代表中時,一位心懷感激的女王,一位渴望避免在白金漢宮和溫莎城堡接受不受歡迎的皇室關係的麻煩的維多利亞女王迅速抓住了這個主意,並同意了張伯倫的提議。

但是,帝國首相羅伯特•塞西爾卻提議舉辦一場全球慶典,邀請各國元首、代表參加。

最終,塞西爾的提議得到了海軍大臣漢密爾頓的支援,皇家海軍希望儘可能的邀請足夠多的國家,舉辦一場有史以來最為盛大的閱艦式。

在首相和海軍的支援下,大英帝國廣邀五十國前來參加慶典和閱艦式,大英帝國首相塞西爾宣稱要讓五大洲的所有人都來見證偉大的女皇陛下鑽禧與大英帝國的強盛。

要知道,現在全世界只有55個國家,歐洲22個,美洲21個,亞洲11個,非洲1個,澳洲0個,但澳洲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也是有人參加的。

在這些國家中,只有在亞洲存在爭議的不丹、廓爾喀、南掌、蘭芳四國沒有被邀請,這四個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國,依然保持著朝貢,其中南亞兩國都被英國殖民,南掌(寮國)在甲午戰爭期間被法國入侵,但法國忌憚東南反應,仍然保持著南掌明面上的獨立,蘭芳則被荷蘭殖民,同樣只有一個傀儡政府。

除了這些國家,每個國家都派出了數量不等的使團來參加這場盛大筵席。

而東南巡閱府則代表中國受邀參加了這場慶典,朝鮮、安南和琉球三國跟在東南巡閱府的使團後面。

原本清廷想要派出直隸總督裕祿出使,但被東南強行壓了下來。在這種世界級的外交場合,任何一個細節都會造成巨大影響,因此,中國只能出現一個使團,一個可以代表中國的使團,東南巡閱府絕不會允許滿清派出半個人影!

同時,為了表示對英國的尊重和重視,東南巡閱府的使團隊伍的規格非常高,主使為東南巡閱府政務協理左念微,副使為東南巡閱府外務總司代理司正辜鴻銘、東南巡閱府海軍東洋艦隊提督海軍上將鄧世昌,其餘還有巡閱府總理院、外務總司、海軍等十多個部門的人員,使團隊伍總共有89人。

除此之外,跟隨東南出使英國的還有朝鮮、琉球、安南三國的使節,他們也將加入東南巡閱府的使團隊伍中,三國領隊也為使團副使,分別是朝鮮王國禮曹參判金成巳、安南王國禮曹參贊阮之遇、琉球王朝宣詢大夫毛存壽,這三人都相當於各國的禮部侍郎,三國使團的加入,讓東南的使團隊伍直接破百。

1897年5月,左念微率領使團在上海吳淞口登船。

此時的吳淞口已經聚滿了人,除了與使團相關的人外,更多的人是來看船的,看一艘輪船。

這艘輪船名為“長樂”號,是南洋航運公司向江南造船廠訂購的一艘大型郵輪,負責“上海——勒阿弗爾”的東西大航線。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東西方的商業往來日益繁榮,並在東南巡閱府成立之後達到第一個繁榮節點,長期經營亞歐航線的南洋航運公司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機遇,於是在1895年向江南造船廠訂購了兩艘大型郵輪,分別命名為“長樂”、“未央”。

但囿於江南造船廠的產能,軍方訂單優先,所以到1897年2月,“長樂”號郵輪才堪堪建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