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39章 戰爭的第一階段

對於這個計劃,日本海軍將春日(7350噸)、吉野(4200噸)、浪速、高千穗(3700噸)、秋津洲、八島(3100)、新高、對馬(3300)八艘高速主力艦彙集到琉球海域,並且針對南洋海軍開始了搜尋。

果然,9月3號,靖海號在巡航過程中意外發現這支日本艦隊,隨後與吉野艦展開了一次大逃殺,吉野艦的速度自然是要高於靖海艦的,但靖海艦的操作要比吉野熟練的多,最終在經歷了三個小時的海上追逐之後,靖海艦在赤尾嶼附近海域成功擺脫吉野艦,隨後靖海艦將所獲訊息遞送給鎮海艦,經過一番權衡之後,鄧世昌決定先離開琉球海域,退往臺灣,與本隊聯絡。

而這一意外訊息也讓戰爭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於日本海軍來說,南北洋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對手,這就意味著南洋或北洋都可能成為日本的目標。

因為日本算準了,南洋和北洋的海軍是絕不可能通力合作的,這是受朝堂局勢影響的必然結果,而現在南洋海軍兵分兩路,一南一北,是最有可能成為日本諸葛擊破的目標的。

因此,楊昌濬決定,令鄧世昌將艦隊帶回舟山,終止偵察騷擾戰術,並開始從駐紮在海州的本隊中的抽調戰艦前往大東溝海域配合陸軍執行任務。

由於朝鮮的巨大失敗讓淮軍和李鴻章備受指責,葉志超被處死,在朝堂上的一番激烈鬥爭之後,最後光緒帝頒佈旨意,任命兩江總督左宗棠為總辦北方軍務兼前敵各軍總統,開始元件鴨綠江防線,這就需要海軍一同配合。

同時,清廷還任命直隸總督李鴻章為幫辦北方軍務及北洋各軍統領。換言之,李鴻章依舊掌控著北洋所有軍隊,但對於北方的防務已經不再是隻手遮天了。

但南洋也從北洋手中扣來了一些權力,例如北洋所購槍械必須為十四年式制式步槍等。

緊接著,清廷又任命榮祿為總辦八旗軍務兼武衛軍統領,統領八旗新軍,駐守山海關一線。令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率軍南下增援,修築鴨綠江防線。

任命湖廣總督劉坤一幫辦南洋軍務,率領鄂字練勇北上,與左宗棠一道北上守衛鴨綠江防線。

最後又電令河南巡撫左孝威、閩浙總督張之洞四處採購軍械和戰艦。

清廷這一通組合拳打出去,倒是還真的挽回了一點局勢。

但清廷光顧著國內的軍事調動,卻完全無視了外交影響。

中日陸戰讓列強開始對清朝的情況產生的懷疑,其中,德法兩國表現得最為明顯。

德國對北洋的態度開始改變,德國駐華人員開始表示,貸款的事情需要繼續商討,“可能”需要一些特殊條件。

這樣的態度讓李鴻章在總督府內大發雷霆。

震怒過後,李鴻章招來盛宣懷,要求他在一個月內務必集齊500萬兩,向徐州兵工廠、金陵機器局和江南製造總局訂購十四式步槍、加特林機關槍、馬克沁機關槍和十四年式75mm野戰炮。

緊接著,李鴻章招來四川提督宋慶(駐地遼東,他本人從未去過四川),令其率領五千淮軍北上,與聶士成一道加緊訓練,對北洋各軍去蕪存菁,“整編精兵萬人,復出朝鮮”。

而法國也在南方蠢蠢欲動,不過他們可能是搞錯了一件事,劉永福不是葉志超,黑旗軍和桂軍的山地、熱帶作戰經驗也不是法國殖民軍中的那群猴子可以比擬的。

10月3號,法國遠東海軍對峴港發動了偷襲,擊傷了一艘真在巡邏的湄雲級炮艦,但被岸防炮群逼退。

10月21號,法國殖民軍對達蘇一帶的桂軍發動偷襲,但被裝備齊全的桂軍擊退,兩次襲擊均未成功,暫時讓法國偃旗息鼓,並開始慫恿日本,試圖讓日本繼續對北方的南洋軍隊展開攻擊。

而英美等國卻沒有那麼明顯的傾向,依然保持著所謂的局外中立,但都開始大肆推銷軍火,促使交戰雙方儘快開始下一場戰鬥。

尤其是英國,對於兩國海軍的戰鬥充滿了興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