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99章 知己知彼

除了基礎建設,中國海軍的實力也在快速增長中。

1901年這一年中,中國海軍迎回了最後一批外購軍艦,包括四艘戰列艦、三艘裝甲巡洋艦

當時間來到1902年初,就國家情況而言,雙方竟表現出了異常的同步。

兩國都屬於農業國,均是地理和人口大國,在極限情況下都可以徵發數百萬軍隊投入戰爭,而最低限度的全面戰爭,雙方投入的軍隊總數也不會少於150萬,但這相較於雙方的萬里國疆而言,亦是微不足道。

並且,兩國的工業區距離預訂戰場都較遠。

如中國的遼東工業區,其已經算是很近的了,但距離黑龍江邊界也依然有著1500公里的遙遠距離。

而東南工業區就更不必說了,距離西北邊疆更是有著4000公里的遙遠距離,距離東北邊疆也有著3000公里的距離。

這就導致雙方在陸地上並沒有誰比誰更佔優勢一說,這一點是與日俄戰爭存在本質區別的。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選擇東攻西守,沙俄則很大可能會選擇西攻東守,屆時就看誰先輸一仗了。

而海軍方面,雙方在1902年的差距雖然依舊巨大,但在戰鬥力方面卻已經有了巨大變化。

1902年,沙俄海軍位居世界第三,艦船總排水量50萬噸,擁有21艘主力艦,這一規模看似非常龐大,但實際上缺乏足夠多的先進戰艦,其中還有不少的黑海近海艦。

但沙俄的做法卻卻堪稱賭國運,21艘主力艦,其中12艘最新銳的主力艦都被佈置在了遠東,而即將完工的皇太子號據說也要派到遠東來,可以說,俄國出動了幾乎所有能出動的遠洋主力艦。

這十二艘主力艦包括3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戰列艦。

三艘裝甲巡洋艦分別是排水量10260噸,航速18.7節的“留裡克”號,排水量10400噸,航速20節的“格羅姆鮑伊”號和排水量13320噸,航速20節的“俄羅斯”號。

這幾艘裝甲巡洋艦的效能都很一般,雖然噸位較大,但如果是一對一對決,無論是武夷山級,還是冠豸山級都可以和她們做到五五開,如果是艦隊作戰,那勝利機率還會更大。

排水量11000噸,航速15.7節的“偉大的西索伊”號,這艘戰艦是俄國建造的第一艘具備高幹舷的遠洋型鐵甲艦,但其建造時還借鑑了英國的“君權”號,因此與傳統的鐵甲艦有了一定的區別,也為俄國後續的前無畏艦設計奠定了基礎。

這艘戰艦副炮火力比較貧弱,速度也慢,防禦範圍比較廣,但裝甲落後,1897年艉炮還發生了爆炸,到現在也沒有完全修好,因此算是威脅性比較小的一艘戰艦。

除了這艘遠洋鐵甲艦,剩下的七艘戰列艦就都是標準的前無畏艦了。

其中資歷最老的自然就是排水量11500噸,航速16節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波爾塔瓦”號、“塞瓦斯托波爾”號這三姐妹。

這三姐妹是俄國第一級前無畏艦,屬於高幹舷的遠洋艦,不過,雖然這三艘是同一級戰艦,但由於俄國的生產問題,三艘戰艦分別使用了俄產鎳合金、德產克虜伯、和美產哈維裝甲,防禦效能中規中矩,但16節的航速實在太慢。

另外三艘是俄國建造的較高速的主力艦,素有“快速移動的鋼鐵城牆”之稱的,排水量13300噸,航速18.5節“佩列斯維特”號、“奧斯利比亞”號和“勝利”號三姐妹。

“佩雷斯維特”級的動力為15000馬力,能為戰艦提供18.5節的航速,這在俄國主力艦中屬於第一速度。

但火力和防護都較弱,其主炮口徑僅254mm,相比於戰列艦。

她的裝甲為哈維鋼和克虜伯鋼複合裝甲,但皮帶式裝甲僅厚229毫米,而且在水線上的高度僅有0.25米,防禦性較差。

此外,由於該級艦過於高大,導致其穩定性不足,進水後傾翻的風險很大。

最後一艘則是美國建造的12900噸,航速18節的“列特維贊”號,這艘戰艦各項效能優良,在鄧世昌等人口中,一直稱其為“最強大的俄國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