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8章 陸軍計劃

在送走薩鎮冰和陳英之後,左念微又投入了新的事業中。

船政的破事,左念微目前就完全交給裴蔭森和左孝威去扯皮,而左念微本人則將下一個重點放到了陸軍上。

左念微在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決定暫時將職位掛到南洋水師。

一來,可以就近觀察和監督海軍的發展。

二來,可以每年隨海軍訓練,分別在江浙和閩臺活動,便於及時的關注實業等內容。

但掛職在海軍並不代表左念微就要去指揮海軍,左念微依然是一個陸軍將領,只是為了便於活動才掛靠到海軍的,主要從事的事情還是陸軍。

按照左念微的計劃,接下來,新楚軍將會先分成兩部份,一部分在臺灣以防備日本的名義訓練,另一部分則帶到江蘇進行訓練。

這些部隊都會按照新楚軍的模式進行組織,也就是仿照德國的軍隊架構,師旅團這一系列,同時修改了德國陸軍操典。

這一步邁的確實不小,所以也註定了這些部隊往後都要在陰影裡活動。

另外,一些裝備也還沒有配好,如馬克沁重機槍還沒有仿造成功,估計還要個一年半載,而且重機槍的造價比較高,也會加大後勤的壓力,裝備起來並不容易。

所以,左念微發明了另一樣東西——迫擊炮。歷史上,迫擊炮的誕生是一個意外,本身工藝有限,現如今馬尾的兵工廠已經可以生產超輕型迫擊炮,也就是擲彈筒了,60mm的迫擊炮也即將投入生產,不過馬尾兵工廠的主要精力不在這個上面,所以目前的產量可憐。

但這不妨礙左念微在軍隊設計上先行安排。

左念微根據自己的瞭解和在德國的學習,制定了陸軍的編制,分為步兵師與混成旅,前者是主力,後者的用途則要多樣化。

混成旅下轄3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下轄3個營,直屬1個重機槍連(馬克沁重機槍3挺,60mm迫擊炮8門,擲彈筒18個)每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每連3排,每排4個班,每班14個人,每班步槍10支。

1個炮兵營,75mm克虜伯野戰炮12門。

1個騎兵營,騎兵營下轄3個騎兵連,每連4排,全營官兵542名。

1個工兵連,1個輜重連,1個通訊連,每連三排,每排三班。

全旅8000餘人,配備軍馬2800匹、步騎槍4000枝,重機槍9挺,迫擊炮8門,擲彈筒18個,野戰炮12門。

混成旅主要是為了應對滿清如今的編制問題。

滿清如今基本都是軍—營二元結構,各支部隊的情況都不一樣,十分混亂,但部隊人數基本就在幾千人左右,而混成旅的編制正好可以偽裝成滿清現在的部隊,又能夠保證很好的戰鬥力,方便後續改編。

步兵師才是陸軍的主力,每師轄步兵2旅,每旅轄2團,共四步兵團,1個炮兵團(24門75mm克虜伯野戰炮),1個騎兵營,兩個工兵營,1個輜重營,1個通訊營,1個醫務隊。

步兵團下轄3個步兵營,1個重機槍加強連(4挺重機槍),1個重迫擊炮連(8門90mm重迫擊炮),1個通訊連,1個工兵連.

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連(4門60mm迫擊炮)。

每個步兵連下轄3排,戰兵148名,裝備有90支步槍,2具50mm擲彈筒。

全師長官及司書等共計14000名,軍用騾馬2500匹。裝備步槍6500餘支,75mm野戰炮24門,重機槍16挺,90mm重迫擊炮32門,60mm迫擊炮48門,50mm擲彈筒72具。

這個火力在甲午戰爭中,或許不算十分出眾,但勝在南洋陸軍是有組織有訓練的,可以有效利用這些武器。

甲午陸軍中的很多先進武器沒有得到很好的使用。

前期武器分配不均,上千名淮軍士兵甚至拿著一百多年前的火繩槍,而八旗馬隊則是新槍多的用不完,到了後期,新徵召計程車兵對槍支火炮完全陌生,根本不能利用這些武器,不失敗就出鬼了。

所以平時的訓練至關重要,日本除了有七個師團,還有著幾十萬的預備役,這是滿清完全無法相比的。

對此,左念微也無能為力,能在甲午之前,擁有6-8個師就已經是萬幸了。

對此,左念微準備了一大堆瞞天過海之計。

左念微預計將先有的八千名新楚軍拆成五份:

第一份放在臺灣以防備日本的名義編練一個師,然後再在臺灣設計一些洋務企業,將一個師的人藏到這些洋務企業的廠衛隊中去,分別輪換,每一季度進行一個師的集體操練,其餘時間以團或營為單位訓練。

第二份替換駐守安南的綠營和黑旗軍,這部分包括三個師,訓練起來比較方便,但需要防止法國人發現端倪,然後跑去紫禁城告密。

第三份留在福建,福建這邊掌控力比較強,安排一個師、一個混成旅,以船政護衛隊和其他一些團練的名義訓練。

第四份將組建一個混成旅,駐守南洋海軍的舟山基地。

第五份將組建多支混成旅,以營為單位,進入南洋的各個洋務企業擔任護衛。

這一計劃,左念微很早之前就交給了左宗棠,左宗棠又給左念微指了一條明路,那就是西北。

甘陝地區還留有一支近三萬人的楚軍,儘管他們的編制不宜改變,但他們卻能組織一支騎兵部隊,這對於現如今的戰場依然是有用的,所以左念微還準備在那裡安排兩個騎兵師,共計12000人。

能否到達最終擊敗日軍這個目標,左念微尚且未知,但做了總比不做要好。哪怕是戰前暴露,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此外,陸軍想要擴建,就離不開陸軍學堂的建設。

但左念微現在辦的卻還不止是陸軍學堂,受限於現在滿清的教育模式,學堂在很多時候甚至還要從數學開始教起。

因此左念微先創辦了一個通識學堂,所有的學生都要現在這個學堂學習三年的自然科學知識,然後根據學習的成績和特長,分向陸軍、海軍、軍工和機械等方面。

這是左念微對船政的教育體系進行的一次改革。

先將所有的學生集合到一起上基礎課,然後再分化專業,分別分向培養科技攻關人才的格致學堂和求是學堂,培養造船工程師的造船學堂,培養軍工人才的製造學堂,培養航海人才的駕駛學堂,培養地理繪圖人才的堪輿學堂,培養天文氣象人才的天空學堂,培養技術工人的工徒學堂以及專門負責軍隊的陸軍學堂和海軍學堂。

如今船政學堂內總共有近六千名學生,這些人的來源只有三條。

第一條途徑是從外面招收,但現在大部分人依然信奉科舉做官,很少有人願意將孩子送到這裡。

第二條途徑是主力,福州船政局不只是造船廠,它還有鍊鐵廠、火炮工廠、機械工廠等多個部分,數萬人在船政局內工作,這些工人的孩子就是船政學堂的主力,他們的利益也與船政息息相關。

第三條途徑就是災禍中產生的孤兒,這部分很少,但卻是完全與左念微的利益相契合的部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