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次購艦會議之後,左念微便得到了左宗棠的授權,與魏瀚、琅威理一同主持購艦事宜。
“爺爺,關於馭遠級的問題,我依然認為沒有太大的必要,我們與德國的合作,更多的還是在陸軍方面,在海軍上搞平衡,我認為,不太可能。”
南洋海軍的建立少了很多的朝廷上的掣肘,沒有北洋水師中複雜的朝廷背景,這看似是缺點,但其實是優點。
南洋海軍或許會走的慢了一點,但是可以走得更穩,走的更遠。
“你說說為何?”
“李鴻章主持的新艦採購中,這一環節實際上是朝廷中的人情和派系之爭。這一點您應當很清楚。”
看到左宗棠點頭,左念微也繼續說了下去。
“本質上,德國依然是海軍後發國,而我們,需要最快最直接的技術。”
“爺爺,我說過,五年之內,中日必有一戰,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不是繼續讓德國倒向我們,那有陸軍就已經足夠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保證英國不放棄我們。”
左念微話說的很明白了,英國政府明顯對日本有好感,但英國整體上依然保持著中立,南洋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維持這種中立。
購艦,在價效比合適的情況下,儘量選擇英國。
這就是弱國的無奈,在雞蛋上跳舞,也要看好自己的水平。
在左宗棠的不情不願下,左念微依然得到了許可。
隨後,左念微向購艦小組的其他成員明確了這次訂購戰艦的目標。
南洋海軍在1894年之前,需外購五艘戰艦,總經費不超過840萬元,包含岸防戰列艦一艘,裝甲巡洋艦一艘,防護巡洋艦三艘。
在1889年8月聯絡阿姆斯特朗公司時,南洋方面獲悉,阿姆斯特朗公司那艘巡洋艦已經被阿根廷人買下,命名為“五月二十五日”號。
隨即,左念微開始與阿姆斯特朗公司磋商,並委託駐英公使薛福成協助。
防護巡洋艦的初步方案很快就被確定下來了。
阿姆斯特朗公司對於建造防護巡洋艦是相當的得心應手。
很快,三艘戰艦的大致情況就被討論了出來。
第一型巡洋艦將以阿根廷的“五月二十五日”號為母型,繼續設計一款排水量3500左右,航速19節以上的防護巡洋艦。
第二型巡洋艦將以義大利的“皮埃蒙特”號為母型,繼續設計一款排水量3000噸左右,航速19節以上的防護巡洋艦。
設計工作進行的很順利,第一型巡洋艦由阿姆斯特朗公司著名設計師菲利普•瓦茨爵士設計,最終呈現結果,在外觀上與阿根廷的“七月九日”號防護巡洋艦接近,但噸位增加,內部設計要完善的多。
第二型巡洋艦則是由中日兩國的老朋友,威廉•懷特爵士設計。皮埃蒙特號是一艘明星戰艦,在建成時,她同時獲得了“航速最快”、“第一艘全部裝備速射炮”這兩個響亮的頭銜。但相比於她的武備,她的噸位實在太小,因此懷特大手一揮i,直接給這艘戰艦增加了500噸的排水量。
但設計過程順利卻不代表最終順利,第一型巡洋艦的設計讓南洋滿意,但價格卻無法被接受。
對於這艘3700噸的巡洋艦,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報價為28萬英鎊,這個價格高過頭了,南洋方面完全無法接受,於是這型巡洋艦的建造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反倒是第二型巡洋的磋商進行的很順利。
也許是為了緩和雙方的談判環境,對於這型巡洋艦,阿姆斯特朗公司報價比較低,南洋如果訂購兩艘,平均價格只有19萬英鎊左右。
在一陣拿捏之後,阿姆斯特朗公司將兩艘第二型巡洋艦的總價格定為37.5萬英鎊。
兩艦均在埃爾斯維克造船廠建造,每艘艦的工期不超過二十四個月。
兩艘戰艦將在1890年5月裡陸續在埃爾斯威克造船廠的船臺上開工建造。
這兩艘戰艦被左宗棠預定名為“靖海”、“威海”。
靖海級艦體全長338英尺,寬40英尺,吃水17英尺,標準排水量3150噸。作為一型鋼製防護巡洋艦,該級艦採用了穹甲防護模式。
所謂穹甲,指的是位於艦體中層的橫截面為拱形的裝甲水密甲板。這層裝甲甲板縱貫全艦,中部平坦部分高於水線,在掩護遮護下方的輪機等要害的同時也提高戰艦的抗沉性。
靖海級的穹甲傾斜處的最大厚度為3英寸,平坦處為2英寸。
在前桅杆的前方,靖海級設有帶飛橋的裝甲指揮塔,裝甲最厚處為6英寸。
但靖海記得航速卻比不上皮埃蒙特級,這是因為南洋方面不滿意皮埃蒙特級沒有完整的雙層底設計,特別要求將其調整為完整的雙層底設計,將整個鍋爐艙也包含進去。
為此,左念微選擇了少量增加排水量,削減動力系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