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最後一個月是一個寧靜中透露著殺氣的時間點。
將視線放在印太,陸軍現如今的關注點已經放在了印度上了,畢竟這裡不同於澳洲和太平洋,海軍力量影響很小,還是自己做老大。
陸軍已決定將第5軍升格為第5兵團,計劃在明年中組建印度方面軍,向印度半島內部挺進。
而目前的戰線——第5軍在本月下旬發動了因帕爾戰役,攻佔了因帕爾至科西瑪一線,計劃是在雨季前將英印軍推到雅魯藏布江西邊。
但從目前的狀況來說,並不算樂觀,整個因帕爾戰役由於後勤壓力,雙方都打的亂七八糟,輪換下來的部隊就完全是叫花子大軍,而英軍那邊更是餓死了近千號人。
說到底還是帶嚶的大缺大德,為了防止中國對印度動手,本位面乾脆就沒在印緬邊界修路,交通一塌糊塗,從高原腳下一路到海邊,近1000公里的邊界上,最現代化的道路居然是一條2米寬的土路,英國人甚至連煤渣都不願意倒,只有些碎石,一下雨就連履帶車都走不動,更何況汽車和騾馬。
而且,炎熱潮溼的氣候也對汽車和騾馬造成了不小的困擾,騾馬比人精貴多了,喝點髒水就敢死給你看,而汽車之類的又不方便進入,空運倒成了戰場上最主要的運輸手段了。
不過,陸軍也想了不少的辦法,比如改裝單缸拖拉機,減去變速箱等結構,只保留汽油機,降低故障率,整體來看類似於一款輔助動力的手推車,而非常規印象中的拖拉機,視道路情況不同,這樣的助動手推車每天可以行進15~45公里,比騾馬要快不少,透過性更好,永續性也更好。
另一方面,這也算是英國人自食惡果,等到仗打輸了,自己也沒地方跑,2萬多英印軍被原地俘虜,但英軍逃跑的本事確實是非比尋常,許多部隊甚至都能在丟棄輜重後成建制逃離,因此最終還是給他們逃走了一半。
而對於己方來說,威脅還不止是補給不足的問題,肆虐的疾病才是大頭,瘧疾是最嚴重的,反覆感染是常態,感染率直奔著300%去,而登革熱、痢疾、傷寒、氣性壞疽、結膜炎、肺結核、流感,乃至於霍亂都時有發生,藥品都快當飯吃了,大量的疾病以及中暑等問題也讓部隊的戰鬥力和永續性嚴重下降。
就目前來看,這項計劃難免有些難以實現,尤其是進入雨季和熱季,運輸就更成問題了,非得等路修起來不可。
海軍的關注點自然還是太平洋,而這其中最主要的戰鬥也自然就是發生在珊瑚海的威利斯群島以西海戰,這一戰雙方都沒有完全完成自己的作戰任務,但也都完成了一部分。
國防軍這邊,在戰後彙報己方彙報損失了一艘輕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和四艘運輸船,青島、龍港、廉江、武平四艦都是在夜戰中損失的,而次日上午,美軍又進行了兩輪轟炸,將“屏山”號擊沉,“杭州”號也受到進一步損傷,必須前往特魯克維修;
戰鬥報告則表示己方擊沉了美軍一艘重巡洋艦、一艘輕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重創了敵軍戰列艦,主要戰果是在夜戰中取得的。
而在美軍的戰報中則不是如此,珍珠港收到的戰報中,TF-64艦隊共損失了一艘輕巡洋艦和五艘驅逐艦,白日的轟炸中,“芝加哥”號重巡洋艦並未被擊沉,夜戰中的“羅恩”號驅逐艦也沒有被擊沉,而是自行離開了戰場,並在次日下午返回艦隊。
同時,珍珠港收到的戰報表示,TF-64艦隊擊沉了中國一艘重巡洋艦、一艘輕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並炸燬兩艘運輸船,重創敵軍戰列艦和航母,陸航擊沉了一艘輕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和五艘運輸船。
珍珠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隨即將這封電報轉發給華盛頓方面,而華盛頓方面經過討論以後決定為之注水少許,以此來振奮國民士氣,消除此前由於塔拉瓦海戰帶來的低落氛圍。
在政府授意下,各家報社和廣播開始大肆宣傳威利斯群島以西海戰的勝利。
《紐約時報》以頭版頭條報道了TF-64艦隊在這一天一夜的戰鬥中以勇敢的空襲和突襲重創中國艦隊的新聞,甚至於用了四分之三的版面來書寫一個大大的“VICTORY”。
而小威廉·哈爾西少將也由此成為媒體渲染的重點物件,在極短時間裡被捧上了神壇。
各家報社不約而同的派人衝到了海軍部的門口,爭相索要哈爾西的肖像照,一時間海軍部戶限為穿,人滿為患。
很快,哈爾西的大幅照片便出現在主要報紙的頭版頭條,總統也隨即寫信告知海軍部要求晉升他。
「鑑於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海軍少將盡忠職守,勇敢且成功的率領艦隊擊敗了敵人的艦隊而振奮了全體公民的信心,我認為及時晉升是很必要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