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風華

第310章 千錘百煉

楊佐與楊佑並肩而行,身後尾隨著一支由十數位親兵組成的隊伍,他們肩上扛著些頗為奇異的裝備:有的木架上纏繞著密密麻麻的荊棘,宛如自然界的陷阱;有的則是半人高的土坯牆,笨拙而堅實;此外,還有幾捆粗壯的藤條與數百個分量十足的沙包,沉甸甸地向在場眾人昭示著……

王仁贍目睹此景,眉頭不禁蹙成一團,他伸手輕輕觸碰了一下那荊棘密佈的木架,指尖傳來細微的刺痛感,不禁打趣道:“這莫非是要給咱們兄弟們打造一片天然的籬笆迷宮?”

楊駿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深意難測的笑,卻未直接回應,轉而朝一旁的曹彬吩咐道:“即刻傳令,自今日起,全軍加練‘煉獄七障’。你瞧那遠處的山坡沒……”

他手指輕輕一揮,指向遙遠山巒的輪廓:“自校場啟程,繞山而行,足足十里,沿途我們將設立七道艱難險阻,考驗每一名將士的意志與體能。”

此話一出,空氣中似乎瀰漫起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訓練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原隸屬於侍衛司龍衛左廂軍的周武,在耳畔捕捉到“十里”二字時,不由自主地伸手撫過自己的雙腿……這距離跑下來,還有關卡,豈不是要了半條小命此時!

楊佐的一聲令下,幾個親兵將沉重的沙包猛地擲於地面,每一聲沉悶的撞擊都讓腳下的土地微微顫抖,彷彿連大地都在為這份重量而顫慄:“爾等每人揹負二十斤,若短了一兩,便是二十軍棍伺候。”

首當其衝的考驗,是那橫亙在前的一道荊棘密佈的架子,被親兵們牢牢架設於一條丈餘寬的土溝之上,其下則暗藏著鋒利的碎石……讓人看了便不寒而慄!

“鑽過去。”楊佑的聲音冷漠而平靜,不含一絲感情,“若你的身子不慎觸碰到架上銅鈴,那便是犯規。”周武聞言,首個挺身而出,目光銳利地搜尋著荊棘叢中最為稀疏的細縫。他猛地一矮身,靈活如蛇,滑過那佈滿尖刺的屏障,儘管脊背被荊棘劃得火辣辣地刺痛,卻奇蹟般地未讓任何一枚銅鈴響起。

鐵臂張見狀,亦是躍躍欲試,依樣畫葫蘆地俯身欲鑽。怎奈他肩寬體壯,在這狹窄的縫隙中略顯侷促,一個不慎,肩頭輕輕一帶,銅鈴便發出了一聲清脆卻刺耳的“叮鈴”。瞬間,一旁嚴陣以待的親兵迅速記下了他的名字——依照既定規矩,犯規者在回程時需額外肩負一個沉重的沙包,以示懲戒。

第二道難關名為“藤索橫渡”。親兵們靈巧地將堅韌的藤條緊緊綁縛於兩株古老槐樹之間,其下則是一片積水渾濁、泥濘不堪的低窪地帶,水深恰好齊腰。一名隸屬於神衛軍的壯士,或許是對藤條搖晃不已的景象頗感不耐,竟心生一念,欲直接踏過那泥濘的深淵。然而,他剛邁出兩步,一旁嚴陣以待的楊駿便猛然揮動手中長鞭,鞭梢險之又險地擦過他的腳邊,炸響如驚雷:“若在真正的戰場上遭遇河流,你也如此猶豫不決、踟躕不前嗎?”

那漢子聞言,臉頰瞬間漲得如同火燒雲一般,羞愧與不甘交織於目。他咬緊牙關,一把抓牢搖晃不定的藤條,憑藉著一股不屈的意志,開始了這搖搖晃晃的橫渡之旅。待他終於踉蹌著抵達對岸,全身早已被泥水浸透,彷彿剛從泥潭中撈出,甲冑的縫隙間,滴滴泥水頑強地滑落……

最為棘手的一關,當屬那第五項——“絕壁攀緣”。親衛們在一面峻峭的崖壁上,費力鑿出些淺淺的腳窩,窄小到僅能容納半隻腳掌勉強支撐,而那面象徵勝利的紅旗,在崖頂隨風獵獵作響,引人眼饞。

鐵臂張,揹負著沉甸甸的沙袋,踏上了這驚心動魄的征途。他小心翼翼地攀爬著,每一步都似乎在與重力做著殊死搏鬥。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輕易放過這位勇士,就在即將觸及勝利曙光之時,腳下一滑,整個人如同斷線的風箏,重重地跌落在坡底的乾草堆中,背上那沉重的沙袋發出沉悶的聲響,壓得他不禁悶哼出聲。

正當他掙扎著想要起身,一句髒話幾乎要脫口而出之時,眼前卻上演了一幕令人瞠目的絕技。周武,這位身形矯健的戰士,宛如一隻貼壁而行的壁虎,手指深深摳進石縫之中,憑藉著驚人的毅力與技巧,一寸一寸地向崖頂挪動。待到終於觸及那面紅旗,將其果斷的扯下……

第七道難關,橫亙于歸途的尾聲之處,乃是一道半人高的夯土矮牆,其後隱約可見數位手持木槍的親兵嚴陣以待。“翻牆,或是挨槍尖,二選一。”楊佐揚的話語冷冽如寒風,“牆頂塗滿了滑不留手的桐油,一旦失手滑落,後果自負。”

鐵臂張此番顯然吸取了教訓,先是機敏地將沉重的沙包擲過牆頭,隨後目光如炬,鎖定牆根下一處不易察覺的凹陷之地。他深吸一口氣,猛然間爆發出全身的力量,身形如箭般射向矮牆。然而,桐油的潤滑超乎想象,即便他力大無窮,也難免半邊身軀懸於牆外,處境岌岌可危。木槍如影隨形,戳刺之下,甲冑叮噹作響,火花四濺。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鐵臂張咬緊牙關,硬是以超凡的毅力,強行翻了過來……

午時的梆子敲響時,周武第一個衝回校場,戰袍被荊棘劃得像破布,懷裡還緊緊揣著那面紅旗。最後回來的是個神衛軍老兵,他的腿在鑽荊棘時被劃破,血順著褲管淌進草鞋,卻仍揹著二十斤沙包,一步一瘸地挪過終點線,剛站穩就一頭栽倒在地。

“今日淘汰三十九人。”楊駿站在點將臺上,看著那些癱在地上計程車卒,聲音冷得像冰,“別以為這是折騰人——北漢的狼牙山,比這陡坡險三倍;南唐的蘆葦蕩,比這泥沼深五尺。下次再有人敢在藤索上磨蹭,直接貶去看城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