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風華

第317章 李穆登場

正月初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時值年初,漕運之力略顯疲態,對於即將征伐西蜀所需的浩大軍資,尤為棘手。郭榮深知此中利害,一番細察之下,方揭開了漕運積弊之面紗——自後晉、後漢以來,漕運之中竟無“鬥耗”之例,致使那些肩負運糧重任的官吏,常因路途損耗,糧食短斤少兩,而蒙受不白之冤,乃至身陷囹圄,命懸一線。如此一來,誰人還願傾心於這吃力不討好的運糧之差?

鑑於此,郭榮便頒佈詔令:自今而後,每斛糧食,皆許損耗一斗,以恤辛勞,以安人心。此舉一出,官吏們得以寬心,運糧之事,自也多了幾分熱忱與幹勁。

而就在同一天!

金祥殿內!

自楊駿一番雷厲風行,整頓了殿前司禁軍之後,一般很少出現在郭榮面前,此番來到殿內,著實有些不太適應!郭榮看著他淺笑一聲道:“駿哥兒,你覺得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嗎?”

楊駿聽到這話後,不免有些茫然,上次他聽到這句話時,還是在春節晚會上呢!今日,郭榮問這話是什麼意思?

“臣才疏學淺,實難揣測聖意,還望陛下不吝賜教。”

郭榮輕輕一揮衣袖,殿內侍從們便心領神會,悄然退散,直至厚重的宮門緩緩合上,隔絕了一切外界的紛擾。他隨即以手勢示意楊駿,請他在對面的席位上落座。待楊駿安然坐定,郭榮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緩緩言道:“世人皆視朕為九五之尊,坐擁四海,享盡榮華。然則,在朕的心中,世間至苦之事,莫過於人活著,錢花沒了。駿哥兒,對此你有何見解?”

楊駿聞言,端著茶盞的手微微一頓,隨即失笑——陛下這話看似直白,實則戳中了眼下最棘手的癥結:征伐西蜀,糧要運、甲要鍛、兵要餉,哪一樣離得開錢?他放下茶盞,躬身道:“陛下這話,可謂一針見血。尋常百姓家‘錢花沒了’,不過是飢寒;可陛下‘錢花沒了’,卻是百萬將士無糧可食、無甲可穿,是江山社稷的根基動搖。”

郭榮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指尖在案上輕輕敲擊:“你倒通透。昨日戶部遞來賬冊,去年高平之戰後,國庫結餘僅剩十萬貫。如今漕運雖改了鬥耗,可運糧的車馬、船伕的工錢,仍要國庫出;軍器監趕製明光鎧、床子弩,每一件都是銀錢堆出來的——再過兩月便要出兵西蜀,朕這心裡,實在沒底。”

楊駿望著郭榮眉宇間的憂色,忽然想起初見時,這位帝王在高平戰場上揮劍衝鋒的模樣,此刻卻為“銀錢”二字愁眉不展,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感慨。他沉吟片刻,道:“陛下,世人常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如今陛下為此發愁,臣這裡倒是有個建議,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郭榮面帶微笑,毫不客氣地開了口,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溫和的笑意:“駿哥兒,此番特地喚你過來,實則是看重你腦中的奇思妙想,欲借你之智,為我解一解心頭的疑惑。”

“陛下過譽了,臣下不過是拾人牙慧,舊瓶裝新酒罷了。但既然陛下垂詢,臣斗膽獻上一策,那便是——滅佛。”

在金祥殿搖曳的燭火中,楊駿的“滅佛”二字如重錘擊在金磚之上,激起郭榮眼中驟亮的鋒芒。這位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志的帝王,此刻正需以霹靂手段破局。他傾身向前,龍袍上的日月星辰紋在火光中流轉:“如何個滅法?”

楊駿嘴角勾起一抹淺笑,悠然言道:“陛下,莫非您已淡忘了清豐那場轟轟烈烈的滅佛之舉?”

“此事朕豈能輕易忘卻?正因清豐毅然決然地推行滅佛,於旦夕之間,清豐之地便煥然一新,氣象萬千。然而,此事幹系重大,時下正值伐蜀之關鍵時刻,朕心中不免憂慮重重……”

郭榮微微一頓,隨即輕吐出一縷悠長的嘆息,聲音裡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倘若這只是侷限於一州一縣的波瀾,朕或許尚能泰然處之。然而,此番事態,卻如巨石投湖,漣漪波及四海。歷史之鏡,照見前塵——魏太武帝揮劍向佛,背後有寇謙之暗潮湧動;唐武宗滅佛之火,亦被李德裕藉以燎原,清除異己。朕心中所懼,正是在此……”

楊駿早知郭榮會有此問,從容答道:“臣請陛下效仿周武帝‘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再說了,有清豐前車之鑑,我們不能說循規蹈矩,但起碼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會出太大差錯的!以臣之見,若是處理得到,此番滅佛,至少廢寺三萬所,可增稅賦百萬貫!”

楊駿早已料到郭榮會有此一問,故而神態自若地答道:“微臣斗膽,懇請陛下效仿古代周武帝之壯舉:‘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再者,有了清豐之事作為前車之鑑,我朝雖不敢妄言墨守成規,但起碼也是步步為營,謹慎行事,不致鑄成大錯。以微臣愚見,此番舉措若處理得當,滅佛之行,少說也能廢棄寺廟三萬有餘,為國家增添稅賦百萬貫之巨!”

廢寺三萬所,可增稅賦百萬貫!

郭榮聽到這話後,頓時眼前一亮,此刻的他宛若資本家一般: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於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毫不畏懼。只要利潤得當,他覺得有些風險是可以冒險一試的!

“皇帝輕咳兩聲,目光中帶著幾分讚許望向眼前的人道:“駿哥兒,朕以為你的想法頗為獨到,既解決了兵員匱乏之困,又能充盈國庫,確是一舉兩得之妙策。只可惜啊,如今你正忙於殿前司的兵馬訓練,分身乏術,難以兼顧此事。”

駿哥兒聞言,心中一動,拱手道:“陛下,微臣心中倒有一人選,此人昔日於清豐之地曾與微臣並肩作戰,深知其中門道。若將此事託付於他,想必能得心應手,不負陛下厚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