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蟒雀吞龍,開局娶了鄒氏

第65章 開府立制,爆掉袁氏根基!

嗡~~

姜耀的意識,再次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牽引,來到了那片空曠虛無的空間中。

只是這次,除了那個熠熠生輝的大光球外,他面前還有一排排,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書架。

沒錯,就是書架。

一排排書架上,井然有序地放著一冊冊竹簡、帛書,甚至有些蒼涼古老的獸皮書,或者珍貴稀奇的緞書、錦書。

“叮咚!恭喜宿主,與馮芷進行人生交流,產生暴擊,暴擊物件:袁術。暴擊獎勵:袁氏書庫。”

原來剛才睡的那個大花瓶叫馮芷啊!

姜耀這才知道馮夫人的名字。

不過,這並不是關鍵。

“袁氏書庫?汝南袁氏家的書庫?”姜耀大喜,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號天下仲姓。所以,如今天下所有書籍的十之七八,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叮咚!準確地說,是百分之七十二點五三。”

“好,真是太好了!這回,哪裡是什麼簡簡單單地爆了袁氏的書庫啊?簡直是爆掉了袁氏的根基!爆掉了世家大族六七成的根基!”

這話沒錯。

世家壟斷了知識,進而壟斷了官位。

知識,就是世家的根本。

姜耀這次,得到了汝南袁氏的全部藏書,可不就是相當於爆掉了袁氏的根基,爆掉了世家大族六七成的根基嗎?

什麼?汝南袁氏有這些書,姜耀也有這些書,事情沒那麼嚴重?

賬不是這麼算的。

很簡單的道理,世家的書是刀刻的,或者抄寫的,一般情況下秘而不宣,只會傳授給族人。即便有大儒對天下人講學,也只會傳授些粗淺的知識罷了。

而姜耀的的書,卻是雕版印刷的,是以極低的價格公之於眾的。

姜耀甚至直接建立學校,直接用這些書培養孤兒。

如此一來,平民出的人才數量,何止是世家大族的十倍?這不是爆掉世家根基又是什麼?

對了,在真實歷史上,世家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頹勢的呢?

就是在隋唐時期。

因為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知識逐漸普及到了平民階層,朝廷才有了開科舉的現實基礎,朝廷實行科舉制,平民才逐漸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當然了,那時候還有很多治國理政的知識,被世家珍藏秘而不宣,想學都沒地方學。

後來,經過足足數百年的極限拉扯後,世家才被完全埋葬。

如今有了便宜的紙張,有了雕版印刷術,再加上這袁氏書庫……姜耀有信心,將整個過程,縮短為二三十年。

其意義真是如何形容都不為過!

“不過……”姜耀看著如此龐大的書庫真有些眼暈,道:“這袁氏書庫裡面的書籍,實在是太多了,整理起來既非常麻煩,又需要大量的時間。系統,你能告訴我,裡面有什麼特別重要的書籍嗎?”

系統道:“叮咚,現在這書庫中,對宿主征戰天下非常有用的,應是兩部書。這兩部書都是用縑帛製成。”

“哪兩部書?”

“一部書,名叫《天下地理圖》。上面有大漢十三州各處州郡的山川、關隘、道路等地理資訊。”

唰!

系統音剛落,一部帛書就從書架上升起,緩緩飄到姜耀的面前。

仔細看去,不僅有著大漢十三州的地理總圖。而且,有著各郡的詳細地理圖。

雖然遠沒有後世的地圖那麼精確易懂,但是,確確實實將各地的山川道路關隘標記的清清楚楚。

這種地圖,已經是一個國家最高的機密了。

當初,西漢的蕭何入咸陽,首先找的就是類似的圖冊。把這些地理圖冊,視為遠超黃金珠玉美人的寶物,

可惜,西涼軍閥控制朝廷時,這幫粗坯不知道這種地圖的厲害。賈詡雖然明白,但因為西涼諸將對他的忌諱,也沒有刻意去找類似的圖冊。

現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手裡應該有一份。

既然袁氏寶庫裡面有,那麼袁紹那裡也應該有一份。

但除此之外,就是新得這《天下地理圖》的姜耀了。

姜耀冷笑道:“按說,這種地圖,只有朝廷花費無數的人力物力,才能畫出。也只有朝廷,才能夠擁有。袁家處心積慮搞了這麼一份,看來,他們早就準備造反,取劉氏而代之了。”

系統道:“叮咚!正是如此!事實上,除了這份《天下地理總圖》之外,袁氏書庫裡面,還有一部《世家豪族志》。”

一本兩尺多厚的帛書,從書架上漂起,來到姜耀的面前。

系統繼續介紹道:“這部《世家豪族志》,記載了天下主要世家豪族的人口、土地大致情況。恐怕,就是袁氏為奪取天下後治理國家,做的準備之一。這部《世家豪族志》雖然五年前,就停止更新。但是,對宿主征戰天下,應該依舊有一定的作用。”

“何止是有一定的作用?簡直是極重大的作用!”

世家大族一方面掌握著知識壟斷著官位,另外一方面隱匿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著實不好對付

比如那個‘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吧,在歷史記載中,赤壁之戰後,半輩子都在跟世家大族拉扯。最坑爹的是,最終他還拉扯輸了,立了一個簡直史上最差的繼承人,葬送了江東基業。

歷史上的曹魏那邊也好不到哪去。曹魏不得不與世家大族妥協,建立“九品中正制”。

如今姜耀雖然有對付世家大族的手段,但是,恐怕也得殺得人頭滾滾。

又不是異族,能少殺一些,當然是最好。

這份《世家豪族志》,記載了天下世家大族土地、人口的大致情況,雖然不是最新的資料,但也能給姜耀極大的參考,可以比較精準地對那些世家大族進行打擊。

當然了,汝南袁氏花費這麼大的力編這麼一本書,不可能是為了姜耀的。他們是為了他們奪取天下後,自己對付那些世家大族。畢竟,無論誰當了皇帝,都不希望麾下有一群尾大難掉的吸血鬼。

只是最後便宜姜耀了而已。

不管怎麼說吧,昨天得了西園巧匠,今天得了袁氏書庫,都是現在姜耀現在就需要的東西。

接下來的日子,姜耀白天或者操練士卒,或者處理政務、巡查工坊、視察學校,晚上則有眾多美人陪伴,一切都順風順水。

眨眼間就是一個月後。

也就是建安三年,六月十八。

姜耀稱天策上將的典禮,就在這天舉行。

典禮舉行的地點,不是在黃白城或者長安,而是在終南山腳下,渭河之畔。

很簡單的道理,按照華夏的道德觀念,是不能自己封自己的。

比如開國皇帝吧,只能說這皇位是上天認可的,而不能說是自己搶過來的。

所以,開國皇帝登基前,必須祭天。

姜耀這個“天策上將”也是如此。

他不接受大漢朝廷的官職,就得找個自己的官職來源。

祭天是不可能的,皇帝才能祭天。

姜耀祭的,就是終南山之山神,渭水之水神。

在山川神靈的見證下,在眾多將士的擁戴下,成為天策上將。

一座一丈八尺的祭臺,早已搭好。

“天策上將!天策上將!”

“天策上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天策上將,一統天下,天下無敵!”

……

旌旗招展,號帶飄揚,刀槍齊舉,盔明甲亮。在數萬將士的歡呼聲中,姜耀走上了祭臺。

“伏惟建安三年六月十八,姜耀告終南渭水之靈曰:靈帝無道,董卓進京,禍亂天下,天下洶洶,群雄逐鹿,百姓流離,已六年矣!”

“吾姜耀不才,提三尺劍,取穰城,奪河東,戰關中,敗涼州,復幷州七郡。斬匈奴單于呼廚泉,殺殘民之賊李催郭汜,斬涼州之寇韓遂,與民稍息。”

“今,八百里秦川,幷州七郡、弘農、河東、南陽三郡,近二州之地,兩百萬生民無主。諸將曰,宜進天策上將位,上順天意,下慰民心。吾未知上天之心奚鑑,山川之神奚助,不敢不告。尚饗!”

姜耀將一份祭文唸完,並且當然焚燒。然後,將三杯酒倒在地上,這祭祀山川之靈的儀式就算完成。

祭臺下當即響起陣陣歡呼聲。

不過,話說回來,被祭祀的山川之靈又不可能說話。人家同意不同意,誰知道呢?

接下來的開府建制才是重頭戲。

沒錯,就是開府建制。

原來姜耀的名號,只是一個如同山賊草寇的“大帥”。上樑不正下樑歪,無論怎麼封手下人,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如今,姜耀正式祭祀山川之靈,稱“天策上將”,開府建衙,很顯然是要建立體制了。

現在鎮東軍各官員,在姜耀天策上將府內的位置。大致上,就可以對應他們在以後在新朝的地位。

待人們的聲音漸低,姜耀繼續朗聲道:“從即日起,開天策上將府,吾就任天策上將一職。現在,本將軍宣佈,吾第一條命令!”

“天策上將!”

高臺下諸人齊聲高呼,盡皆大禮參拜。

姜耀朗聲道:“賈詡自從穰城,即隨吾征戰。為河東太守,為吾穩定後方,立功非小。今宜為天策府長史……程昱雖為降將,但自從歸順以來……宜為天策府司馬,兼虎賁屯田中郎將。楊彥……宜為天策府主簿……”

天策府的架構,就此定了下來。

以後的鎮東軍,就要改稱天策軍了。

賈詡為天策府長史,換算成朝廷的官職,就是丞相了。

其實,賈詡出主意還成,真的為一國之相,還是獨相,論才能確實差了一些。

不過,誰讓姜耀麾下,能拿的出手的文臣,就那麼大貓小貓兩三隻呢?

這個天策府長史的位置,賈詡不坐誰坐?

程昱的天策府司馬之職,從理論上講,是姜耀以下所有武人的上司。

不過,事實上,天策軍(鎮東軍)的軍事,是姜耀親自抓的,程昱不可能插手。

程昱的實際職責,是管理一萬虎賁屯田兵,以及五千人的天策衛。

虎賁屯田兵一萬人,由鎮東軍野戰軍改組而來,專門負責近二十萬奴隸的屯田之事。

天策衛則是純粹的內衛部隊,負責黃白城的安全。

畢竟,天策軍野戰部隊高階將領的家眷、重要官員的家眷,乃至於那些能工巧匠們,全在黃白城內,著實疏忽不得。

那麼,天策軍用於作戰的部隊呢?

主要分為兩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