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存直清了清嗓子:“馮大人,實不相瞞,定王已由祖澤溥護送至此。我等已遣使瀋陽,欲借兵平寇......”
“無妨。”馮元颺神色自若,“東虜必出兵,到時關門不開,讓他們繞道便是。”
“定王可要送去大沽口?”吳三桂追問道。
馮元颺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轉而提議:“諸位不如派人隨我南下,當面向太子稟明關中情形。”
王永吉當即表態:“下官願往。”
田存直也緊跟著說:“咱家是奉旨辦事,現在也該回去向聖上覆命了。”
馮元颺的目光最後落在吳三桂身上,帶著幾分深意。
吳三桂心中明瞭,面上卻不動聲色:“我還要回軍營巡視,就先告辭了。”說完,拱手告辭。
走出大堂,夜風撲面而來,帶著幾分涼意。吳三桂卻想到多時未見的陳圓圓覺得渾身發熱,腳步不自覺地加快。
而且陳圓圓隨馮元颺同來,定然帶了父親的親筆信。這些事,還需與幕僚們好好商議。
回到府邸,吳三桂立即召集心腹幕僚議事。
“諸位以為如何?”吳三桂坐在主位上,目光掃過在座眾人。
“太子殿下開出的條件確實優厚。”一名幕僚沉吟道,“但眼下龍城已失,朝廷空虛,太子能否兌現承諾,還是個未知數。”
另一人接話道:“大清那邊許諾藩王之位,雖不及國公顯赫,但勝在實在。況且,他們已經佔據遼東多年,實力不容小覷。”
“李自成雖佔據了龍城,號稱大順,可他們能守得住嗎?”又有人分析道,“民心盡失,根基不穩,遲早要完。大明才是正統!”
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吳三桂聽著這些議論,心中愈發煩悶。
太子的條件確實誘人,一門雙國公加一位皇后,這等榮耀,便是當年開國功臣徐達的子孫也不過如此。可朝廷已經名存實亡,太子能否兌現承諾?
大清許諾的藩王之位,雖不及國公顯赫,但至少是實打實的。可若真引清兵入關,他吳三桂的名聲怕是要遺臭萬年。
至於李自成,就更不必說了。那廝佔據龍城,卻無半點仁政,遲早會被人民唾棄。
“忠於朱家,才是正道......”吳三桂喃喃自語。
他屏退眾人,拿出陳圓圓帶來的三封家信細讀起來。窗外夜色漸深,一盞油燈在案頭靜靜燃燒,將他的影子拉得老長。
信中無不稱讚太子朱慈烺天資英明,善於用人,處事公允,大明中興在望。但在稱讚之外,三人對吳三桂的建議卻各不相同。
妹妹吳三妹自是希望他率兵去大沽口護駕,言辭懇切,字裡行間透著對兄長的擔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