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第100章 朱慈烺納妾

與此同時,海沙島上一片喜氣洋洋。鞭炮聲此起彼伏,人聲鼎沸,紅綢飄揚,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今日是朱慈烺納選侍的日子,島上和大沽口城內但凡有些地位的人物,都來到了行宮。克難新軍的將士們換上了嶄新的紅布長袍,興高彩烈地維持著現場的秩序。這些衣服都是由新任大沽口巡撫宋權組織城內官宦女子趕製的,每一針一線都透著喜慶。

按理說納選侍不必大操大辦,又是在逃難的艱苦時期。但黃大寶、黃江和蘇生還是在太子的授意下將場面佈置得頗為體面。高大的綵棚下,絲竹之聲悠揚婉轉,地上鋪著厚實的紅氈,四周擺放的籮筐裡堆滿了各色糖果點心。

宮女們來回穿梭,忙著最後的準備工作。這次朱慈烺要納的三位選侍中,蘇芷芸為首,費珍娥居次,這還是吳三妹主動提議的。因為前兩位都是皇上在隨行的宮女中親點的。蘇芷芸到宮中時間最長,所以就佔了首位。至於吳三妹自己,是最後進宮的,反倒排在最後。

不過這個排序在吳三妹看來並不重要,她的目光更遠。朱慈烺早已答應她,長子必定由她所出。到時候,她不僅能升為妃位,將來更有望成為皇后。想到這裡,她的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抹笑意。

此時的朱慈烺正在撫軍大元帥府中,與從海州來的李若璉商議軍務。作為克難新軍左師的師帥兼登萊總兵,李若璉此行是為了彙報海州的情況。

李若璉站在桌案前,指尖輕輕劃過地形圖上那道蜿蜒的海岸線。“千歲爺,海州城現已在我左師將士掌控之下。”他的聲音裡帶著幾分疲憊,顯然這段時日的奔波讓這位年輕的總戎也有些吃不消。

“這城池當真是易守難攻。”李若璉的手指在地圖上游移,“周長九里,城牆三丈五尺高,二丈厚,青磚包裹夯土,堅不可摧。”

朱慈烺站在窗邊,目光透過薄霧望向遠方。海面上停泊著數十艘戰船,桅杆林立,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七座城門分旱門水門,城池之外還依偎著一座水城。”李若璉繼續道,“水城的防禦比主城還要牢不可破,內有海港可泊數十艘戰船,還有造船廠、鐵匠鋪和軍營。”

“水城旁有丹涯山和瑤臺樓。”李若璉的手指移向地圖一角,“丹涯山背靠大海,三面環繞著蔚藍的海域,一面靠水城。山勢雖不高,但極為陡峭。稍加改造,便是一處絕佳的天險。”

朱慈烺轉身走到桌前,凝視著地圖。窗外的海風呼嘯而過,掀起案上的文書簿冊。

“千歲爺。”李若璉壓低了聲音,“蘇巡撫和臣都認為,大沽口這邊並不穩妥。還請儘早護送聖上前往海州。”

朱慈烺沒有立即回答。南下海州確實是既定方針,一直在有條不紊地執行。四月上旬,李若璉和蘇觀生率先帶著七千餘人乘沈廷揚的沙船抵達海州。沙船返程時,帶回了大量物資和原登萊巡撫曾化龍。

四月十五,沙船隊第二次啟程,護送張皇后、兩位公主及宮人太監南下,還運走了二十萬石糧食。船隊在海上航行時,遇到了大風,所幸有經驗豐富的水手,才安然渡過。

四月二十二,第三批人馬啟程。朱純傑、林增志等重臣隨行,擄走了半數錦衣衛、一百二十萬兩銀子和十萬石的軍糧。這一路上走得並不順利,幾艘船隻因為超載,差點在途中沉沒。

明日便是第四次啟程,皇后周氏和寧選侍、費選侍等人將一同南下。克難新軍右師主力和大批物資也會隨行。朱慈烺和崇禎皇帝暫時留守大沽口,但他們不會繼續住在大沽口城內,而是轉移到海沙島上。

“南下的事不急。”朱慈烺轉過身,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待本宮在此會一會滿洲人的精銳,打破他們不可戰勝的神話再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