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瀾

第74章 吳三桂的抉擇

隨後的日子裡,天津城內的氣氛悄悄發生了變化。克難新軍的紀律嚴明,讓百姓們看到了希望。這支軍隊不同於以往見過的任何一支,他們或是在軍營操練,或是在城頭值守,從不擾民。

就連巡街的錦衣衛也判若兩人。在李若璉、任逸洲等新任官員的嚴格管理下,這些緹騎買東西都會付錢,讓天津百姓大開眼界。

朱慈烺又下令查抄了範舉人、張舉人的家產,全部分給受災百姓。

這一舉動在天津城內引起軒然大波。那些曾經盼望闖王的人,此刻無不羞愧難當。

終於到了啟程的日子。清晨時分,通往北碼頭的街道上已是人山人海。無數百姓擠在路邊,淚眼婆娑地等待著。

有人要送別,也有人準備追隨南下。其中不少是天津的工匠,這些人都被湯若望和蘇子文收入麾下。

混在人群中的李巖和正武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他們本是來劫法場救紅娘子的,卻沒想到會遇到這種場面。

“聖上出行,官民跪拜!”幾名騎士沿街高喊。

百姓們的哭聲此起彼伏:“皇上留步啊!”

“您此去之後,我等該如何自處?”

“求您別走...”

李巖聽得目瞪口呆。在他的印象中,朱家皇帝不過是個昏君,怎會讓百姓如此不捨?

正想著,一隊金甲騎士緩緩而來。李巖定睛一看,差點驚得叫出聲來。

紅娘子竟然在其中!而且是騎馬同行,正與一位身披金色鎧甲的將士低聲交談。

“紅娘子,你看到了嗎?這就是民心所向。”朱慈烺笑道。

原來紅娘子已經接受了撫軍大元帥府的令牌,成為了帥府千戶。這是朱慈烺新設的軍職,從帥府衛士到撫軍大元帥,共十五階。

授予紅娘子千戶之職,是為了讓她能在朱慈烺離開後,名正言順地接管天津三衛。因為接下來一段時間,朱慈烺可能要在大沽口附近的海島駐紮。

“殿下仁德,百姓自然愛戴。”紅娘子由衷地說道。

隊伍緩緩向前移動,百姓們的哭聲漸漸遠去。天津城頭的旗幟在晨風中獵獵作響,彷彿在向這支即將遠行的隊伍道別。

而數百里外的山海關城樓上,兩個身影佇立在垛口處,其中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國字臉,濃眉大眼,威風凜凜,正是遼東總兵官平西伯吳三桂。在他身旁四十多歲的黑麵長髯男子,則是薊遼總督王永吉。

夕陽西斜,金色的餘暉灑在山海關的城牆上,將這座雄關染上了一層暖色。城牆上的青磚被歲月磨得發亮,每一塊磚石都彷彿在訴說著這座邊關的滄桑。

兩人目光越過城牆,望向關內那片正在搭建的窩棚。喧囂聲不斷傳來,人聲鼎沸,偶爾還夾雜著幾聲爭吵。

薊遼總督王永吉眉頭緊鎖:“長伯,這些都是跟著我們從寧遠來的百姓啊。”

吳三桂目光掃過那些忙碌的身影。他看到有人在爭搶搭建窩棚的地方,看到婦人們抱著孩子蹲在角落裡,看到老人們疲憊地靠在牆邊。

“三十萬人......”吳三桂喃喃自語。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三十萬條活生生的性命。他們中有他的將士,有將士的家眷,更有追隨他們多年的百姓。在寧遠時,這些人都過著安穩的日子,有田可種,有店可開。

可如今,他們都成了無根的浮萍。

“糧草不多了。”吳三桂的聲音有些沙啞,“按現在的消耗,最多撐過這個月。”

王永吉踱步到另一個垛口,望著遠處的落日:“正是如此。關內有李自成的流寇,關外是建虜的八旗軍。這三十萬人,能去哪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