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端木宮,朱慈烺站在窗前,望著夜色籠罩下顯得越發巍峨的皇城。他仔細回想著自己學過的歷史,又結合現在太子身份所得到的訊息,心中迅速盤算著。突然朱慈烺轉過身,看向那位在自己身邊多年的老太監,沉聲問道:“黃伴伴,你說說看,如今大明朝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黃太監一愣,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這個問題太敏感了,稍有不慎就是掉腦袋的大罪。他偷偷瞥了眼四周,見無人在側,這才壓低聲音道:“回千歲爺的話,奴婢以為...是錢。”
“哦?”朱慈烺挑了挑眉,“詳細說說。”
黃太監擦了擦額頭的汗,繼續道:“朝廷庫銀空虛,軍餉發不出,官員俸祿也常常拖欠。地方上的稅收越來越少,可支出卻在不斷增加...”
朱慈烺點點頭,黃太監說的這些他都清楚。作為一個現代金融人,他對貨幣、財政這些問題再熟悉不過。
“拿筆墨來。”他突然說道。
黃太監連忙吩咐小太監取來文房四寶。朱慈烺鋪開宣紙,在紙上隨意塗鴉起來。
作為一個資深金融分析師,他最擅長的就是在混亂中找到機會。很快,紙上就佈滿了各種分析圖表,有收支對比,有貿易流向,還有物價變動...
“千歲爺,這些是?”黃太監好奇地探頭看著,卻完全看不懂那些奇怪的符號和線條。
朱慈烺沒有回答,他的目光在那些圖表間來回移動,眉頭漸漸舒展。大明的情況或許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
絲綢瓷器在海外依然有很大的市場,每年透過海上貿易流入的白銀數量驚人。江南的手工業繁榮,各地商貿往來頻繁。這些都說明,大明王朝的經濟基礎並未完全崩潰。
“產品有市場,貿易有盈餘...”朱慈烺喃喃自語,“這絕不是一個爛到根子的王朝。”
他繼續在紙上寫寫畫畫,不時停下來思考。
“黃伴伴,”朱慈烺突然問道,“你覺得,為什麼我們明明有這麼好的產品和貿易,卻總是缺錢呢?”
黃太監愣住了,這個問題他從未思考過。在他的認知裡,朝廷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像天要下雨,人要生老病死一樣自然。
朱慈烺也沒指望他能回答,自顧自地說道:“問題出在哪裡?是錢進不來,還是進來的錢流走了?”
他拿起另一張紙,開始畫更詳細的流向圖。作為太子,崇禎帝早早讓他參與了朝政,所以他能接觸到的資訊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各地的稅收、支出、物價、工商業發展狀況,這些資料在他腦海中快速流轉。
“有意思...”朱慈烺的眼睛亮了起來。“這大明朝有戲啊!”
大明帝國,這個龐然大物,遠沒到外界傳言的那般糟糕。作為一個在金融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職業經理人,他最擅長的就是剖析一個企業的真實價值。
若把大明比作一家上市公司,那絕對是市場上難得一見的白馬股。瓷器、絲綢、茶葉,這些壟斷全球的產品就像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支撐著這個帝國的經濟命脈。短期內,更沒有任何勢力能在這些領域與大明抗衡。
“這樣的'公司',即便暫時資金週轉不靈,那也是不折不扣的優質資產。”他輕聲自語,指節輕叩窗框。“怎麼就走到了滅亡的地步了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